《井底之蛙》教案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写好一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加灵活和应变地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井底之蛙》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井底之蛙》教案6篇

《井底之蛙》教案篇1

一、导入

1、《我真的很不错》手语操

2、同学们很自信,真的很不错。有一只青蛙它也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很不错。看看大屏幕(出示课件2),就是这只小青蛙,起初觉得自己生活在井里很(快活),可是后来它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渺小)看到这两个词,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

3、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看看吧。

二、读书感悟

(一)青蛙的快乐(出示课件3)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青蛙的快乐生活都来自那些地方呢?

生:井外——浅井壁——小井水——井泥——快乐生活离不开又浅又小的。井呀。

2、小青蛙快乐吗?如何快乐?

尽情、安然、没有谁、独占、极点

3、难怪小青蛙这么快乐,它简直就是井中的大王。

4、谁学着青蛙的样子,尽情的夸耀一番?指名读。指导朗读

5、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试试,好,大家一起来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二)体会大海的辽阔

1、这只青蛙真快乐呀,可为什么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鳖——东海的)

2、让我们默读第2自然段。

谁来读读东海之鳖对青蛙说了些什么?

3、听了东海之鳖的介绍,再看看大屏幕(出示课件4—6),你对大海有什么印象?(大、辽阔)

4、这里有一段古文,(出示课件7)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的诵读。先来试着读一读。

5、老师先来读,请大家用斜线画出停顿。

6、再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出示课件8)

7、同桌练读

8、对照分析:这段古文与文中那段话意思相同,谁能读一读。

千里之远——大(小);千仞之高——深(浅)没法量,这样的大海与浅井没法比。

9、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东海之鳖的大快乐吧。

10、与鳖生活的大海相比,青蛙生活的浅井是多么渺小呀,青蛙当初的`表现真是太(可笑)(无知)了。

(三)看课文,当青蛙听完鳖说的话之后,是什么表情。(瞠目结舌)谁来学学瞠目结舌的样子。找个近义词——目瞪口呆。这时,青蛙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给渺小找个反义词——(庞大)(巨大)。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读完这个小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鳖——视野开阔

蛙——目光短浅(出示课件9)

3、你们知道的,哪些人也象青蛙一样盲目自大。目光短浅呢?

所以我们要做视野开阔的人,不要学青蛙目光短浅、盲目自大。

4、“井底之蛙”不仅是成语故事,也是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刚才你们说的故事也都是成语,(出示课件8)屏幕上的这些成语希望同学们找来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写写。希望这些故事能象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在你们的心里,让你们的见识更广,让你们的目光更远。让你们找到属于你们的大快乐。

《井底之蛙》教案篇2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青蛙的小快乐及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

课标还指出:在口语交际中,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这一课中,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开口语交际练习,同时不着痕迹地感悟寓意。

[教学目标]

1?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觉得自己很渺小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

2?朗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

3?初步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感知大海的`辽阔无垠,想象东海之鳖在海中获得的快乐,进而领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成语故事

师:齐读课题《井底之蛙》。

师:我们昨天初读了课文,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生:小青蛙开始认为自己住的环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后来听了东海之鳖介绍大海之后,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板书夸耀渺小)

师:围绕夸耀和渺小你能提个问题吗?

生: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师:是呀!什么原因呢?(板书东海之鳖)

师:会提问题证明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样会使你越来越聪明。

二、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浅井中的生活

师:孩子们,浅井中的青蛙在夸耀什么呢?请你读读小青蛙说的话。(生默读课文)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小青蛙夸耀什么吗?

生: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

师:为什么小青蛙生活在这口浅井中这样快活呢?

生:我从高兴时尽情地蹦跳看出它一定认为自己的生活最舒适快乐,谁也比不上它!我来读一读

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适呀,谁还想再读读?

生:高兴时尽情地蹦跳

生:疲倦了安然休息,我感觉到它在井壁窟窿里风吹雨打都不怕,很自在,所以很快活!

生:独占一口水井极点,一口井只住它一个,它觉得太自由,太宽敞了!悠闲地倚在井栏上多舒适呀!极点:到达高兴的顶点了,没有比这更令人快乐的了。

师:独占一口水井,井中的霸王呀!谁再读读,读出霸气来!

(生边读,师边点击相应的课件:井外井壁井水中井泥独占)

师:怪不得小青蛙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这里指哪里?

生:井里。

师:带入文中读读。

生:我生活在井里真快活!

师:小青蛙的快乐真是离不开这口小小的水井啊!它认为生活在井里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了!看见东海之鳖,小青蛙会怎样向它说这番话呢?

生:小青蛙高兴地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小青蛙大声地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小青蛙夸耀地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

师:夸耀是什么意思?

生: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井底之蛙》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结合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为什么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短浅。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朗读感悟 体会情感

1.选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夫/千里之远, 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

1.听写生词

2.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井底之蛙》教案篇4

一.谈话导入

1、大家都喜欢读寓言故事,咱们就来做个看图猜寓言,说寓意的游戏吧!

出示课件:图片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2、听过这个故事吗?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过渡:就是这只小青蛙,跃出井外,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它的思想就改变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这只井底之蛙。板书课题:《井底之蛙》,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

过渡:你要想知道这个故事,请读读课文,你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还可以默读,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一起读,要把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

(1)生字读准了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2)全班汇报。

3、理解生词。

“涝”与“旱”反义词,出示图片。

瞠目结舌:

4、词语都理解了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课文?指名,朗读评价。

三、学习课文。

1、体会井底之蛙的快活。

(1)你用什么语气读小青蛙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读?

哦,你知道朗读的语气要和小青蛙的心情联系。这是一个朗读的小窍门,还需要用什么语气?

(快乐、自大、骄傲满足……)

(2)看,同学们读书的体会多丰富!你是从那些词语看出它满足、骄傲、快活的?

(没有谁)这说明什么?哎呀,简直目空一切呀!

(独占)哪里是井底之蛙!简直是井底大王!

(极点)极点说明什么?

在青蛙眼里快乐的极点是什么?

板书:跨井栏、倚井栏

(3)看,就是这些关键词,把青蛙那得意样儿表现的生动、形象,他们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美吗?

老师有个小窍门,重读关键词,小青蛙会更加活灵活现。

(4)自己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一会儿我要看看那只小青蛙最快活,学生练习朗读。

2、体会东海之大。

过渡:这么快乐的小青蛙最后怎么样了?(觉得自己很渺小)跨井栏、倚井栏,不是应该到了快乐的极点了吗?怎么还会觉得自己渺小?

(遇到了螯)哪里来的鳌?(板书:东海之鳌)

(1)为什么鳌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小组里读懂鳌的话,讨论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千仞:广阔的看不到边际,深的没法量,这样的大海和那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怎么样?没法比。

旱涝:连大地都干裂,连城市都会淹没,却看不出大海增减。这说明什么?

大快乐:在东海之鳌的眼里,快乐是什么?也是跨井栏、倚井栏的乐趣吗?

板书:住在东海

总结:

(1)青蛙曾经很满足,觉得自己最快乐,但在东海之鳌的对比之下,才发觉自己的竟是如此的渺小。(板书:快乐)

(2)让我们一起读读鳌的话,记住他对井底之蛙的教诲。

小结:浅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3、体会寓意。

故事读到这里,你最想把它送给谁?

这则寓言就是在讽刺这些盲目自大,见识短浅的人。

四、总结。

但愿这个故事能象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心里,让你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让你更好学,让你们找到属于你们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

跨井栏 倚井栏

东海之鳌

住在东海

快乐

《井底之蛙》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它的几种构成方式,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培养学生运用歇后语进行说话的能力,体会运用歇后语的妙处。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积累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法:诵读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歇后语。

学生准备:

1、收集健康有益的歇后语,将常用的歇后语整理出来。

2、写有半部分歇后语的纸条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师讲故事。

2、你发现老师今天讲的故事与往常的有什么不同?(生运用了好多歇后语)

3、出示故事中的歇后语集体朗读。

二、学习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

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只说出前半截,用前半截来表示意思,而“歇”去或“隐”去后半截,就可以领悟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称它为“歇后语”。

过渡:我们学过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说出歇后语。如:(课件出示)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学生读记这些歇后语。

(一)歇后语的三种构成形式:

一类是故事,一类是比喻,一类是谐音双关。

1、故事类:

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学生举例说几个歇后语

2、比喻类:

又分为喻事类和喻物类两种。

(1)喻事类:

直接用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

(2)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3、谐音双关类如: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打柴的.下山--担心(薪)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庙)。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三)过渡:同学们,你们课下也收集了很多歇后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歇后语乐园吧。

(1)试着写含有十二生肖的歇后语。

(2)试着写含有数字的歇后语。

三、找朋友。(拿出写有歇后语前半句的纸条找下半句。)

四、互相出题。

五、运用你积累的歇后语说一句话。

六、课堂小结。

《井底之蛙》教案篇6

(一)故事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寓言故事,名字叫《井底之蛙》,请同学们认真听。(师生动地讲述参考资料中《井底之蛙》的故事。)

[点评:学生喜欢听故事,课文中的《井底之蛙》在学生看来有些像古文,语言不够生动,情节不够吸引人。老师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很有必要。这样也会给学生以鲜活的印象,利于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指生简单说)

师:其实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板书)――井底之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老师讲的故事和我们的课文完全一样吗?(学生有预习基础,会说出他们的看法。)是的,我们自己读懂的课文,一定更有滋味。首先,请同桌两个人互相听读,检查预习情况。在同桌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看他读得是不是正确、通顺。

[点评:同桌互相听读、检查预习情况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独立预习时遇到的困难,或是自己还没有发觉的错误,会在同桌的帮助下解决一些,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而且,这样的互相听读,学生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不会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效果非常好。]

2、师: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同桌两人拿不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大家一起学习(学生可能会提出“夸耀”、“攀缘”、“环顾”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千仞之高”的“仞”字或“商汤”这个词怎么理解等。要先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予认定。)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扫清字词障碍。]

3、师:解决了字词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看能不能用三两句话把你读到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学生自由读,进行思考后,再找学生回答。)

[点评:这是又一次练读课文,是为了进一步把字词带回到课文中,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概括,这是在进行一种语文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精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哪位同学愿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请大家认真倾听,然后说说你对文中青蛙的看法。

预设1:也许学生会直接说出“青蛙”见识短浅,盲目自大,它这样的做法是可笑的。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看出青蛙有这些表现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反应青蛙目光短浅,盲目自大的句子或词语。(学生默读完后进行交流,并随着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指导朗读。)

师: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怎样才能读出青蛙那种骄傲自大的劲头?能不能让老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上都感受得到?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

师:谁愿意把青蛙的话读给大家听。

(在点评的时候,看是否把握好对“夸耀”这一词的'理解,感情是否到位。)

师:青蛙是这样的得意,一眼又浅又小的枯井,在它的夸耀下简直成了一座天堂。那鳖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它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每个学习小组的2号同学把你读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其他3位同学听完后进行补充。然后请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汇报。

[评一评: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有理解提高的机会。这样安排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意识,使合作更有实效,同时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师:哪个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组来和大家说一说?(汇报后大家评议补充。)

预设2:也可能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青蛙的做法是见识短浅的表现,而有些学生却有疑议,认为青蛙开始时的想法也是自然合理的,因为青蛙就该生活在浅井中。它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满足也是符合情理的。这时,我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发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你观点的部分,用直线画下来。

师:请认为“青蛙对自己生活环境可以满足”的同学和认为“青蛙的行为是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证明你们的看法是合理的。

(如果出现两种争议,我就给学生搭建辩论的舞台,允许他们进行争论,在各持已见的争论中,一定会对全文有进一步的理解,在争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明确:青蛙的想法有它的合理性,同时明确它对现状的满足,对自己角落的放大夸耀,也正说明了它盲目自大、妄自尊大的行为是无知的行为,从而明确寓意。)

[点评:学生读文后,对课文内容产生不同的想法是自然合理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阐明自己的观点,一是为了在争辩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使学生的阅读感受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同时也会促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

预设3:如果学生对这一寓意有了充分的认识,我还想告诉学生:有知识的人更能认识到知识的可贵,而认为知识无用的人,都是无知的。也可引入与“井底之蛙”有相同寓意的寓言故事,如“夜?自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

2、师:是啊,与鳖生活的大海相比,更能看出青蛙生活的浅井是多么渺小,青蛙当初的表现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看课文,当青蛙听完鳖说的话后,是什么表情?

师:你来学一学“瞠目结舌”的样子。

师:噢,现在,你就是这只“瞠目结舌”的小青蛙,此时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快和小伙伴说一说。

师:谁来把你刚才想到的,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3、师:哎,可怜的小青蛙,从开始时的骄傲自大,到现在的“感到渺小”,这都是老鳖的话产生的效果。鳖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看,老师这儿有一段古文,如果你读懂了,一定更有滋味。请同学们读读试试。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请大家在听读的时候想一想这段古文说的是什么?然后说给大家听。

师:古文要读出古文的语调和韵味,听老师读一读,看和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表现出老鳖的语气。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说。)

《井底之蛙》教案6篇相关文章:

数的认识教案大班教案6篇

防火安全教案小班教案优秀6篇

大班教案中秋节教案通用6篇

大班教案中秋节教案6篇

数字6的教案大班教案推荐5篇

筷子的教案中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沉浮科学教案6篇

老人与海教案优秀教案6篇

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教案通用6篇

小学生心理教案教育教案通用6篇

《井底之蛙》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