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评估部分要具体,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提前制订的应用文种,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花科学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1
活动名称:弯弯绕绕的朋友
活动目标:1、寻找弯曲物体的朋友。2、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典型的弯曲物体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剥开的桔子、电话线、蚊香、弯柄的雨伞、发卡、弹簧、毛线、铁丝、秤钩、晾衣架等。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与教师收集的物品放在筐中,摆在各组的桌子上,布置成“弯弯乐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利用音乐《去郊游》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春天来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把幼儿带入活动室。
师:“咦?孩子们,这是什么地方?”“弯弯乐园”!你们到过这样的地方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弯弯乐园里有什么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弯弯绕绕的东西
(1)寻找桌面上的用品有什么地方是弯弯绕绕的,有什么作用?
如:弯弯的香蕉 弯弯的发夹 弯弯的秤钩
弯弯的桔子 弯弯的伞把 弯弯的晾衣架
(2)幼儿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幼儿的语言。
如:弯弯绕绕的大大卷 弯弯绕绕的电话线
弯弯绕绕的蚊香弯弯绕绕的毛线
弯弯绕绕的弹簧 弯弯绕绕的铁丝
(3)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 是为了让人们与汽车爬起来更省力。
弯弯绕绕的铁路 是为了避开城市与庄稼。
弯弯的月牙 弯弯的彩虹
2、弯弯绕绕的植物
(1)除了生活中有许多弯弯绕绕的用品,看看还有哪些弯弯绕绕的植物?
(2)幼儿交流看到的植物弯弯绕绕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级叶片上的“脚”向上攀援的。牵牛花用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西瓜藤、葡萄藤都是弯弯绕绕的,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这些植物就是利用弯弯绕绕来更好的适应它们的生长。
3、弯弯绕绕的动物
(1)植物会弯弯绕绕的,你们有没有见过弯弯绕绕的.动物呢?哪些动物是弯弯绕绕的。
(2)幼儿自由交流。
(3)利用课件帮助幼儿小结动物身体上弯弯绕绕的作用。。
大象用弯弯的长鼻子卷木头、洗澡等。
小狗、小猫、牛、公鸡有弯弯的尾巴等。
4、弯弯绕绕的身体
(1)寻找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是弯弯绕绕的?
如 关节、眼睛、眉毛、耳朵、嘴巴、肠子、血管等。
(2)幼儿相互寻找、讨论。
(3)游戏《去郊游》
幼儿边听音乐,边表现身体的弯弯绕绕。
(三)结束部分
幼儿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小小体温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小体温计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体温计和体温计的用处,初步掌握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准备:体温计
活动与指导:
1、健康人的体温在37度左右,如果生病了体温就会发生变化。你们知道怎么才能知道体温是否正常吗?
2、用体温计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3、拿出体温计,告诉幼儿这就是体温计。请幼儿仔细观察体温计的形状及特点。
4、需要测体温时就将体温计放到腋下(也有含在嘴里的),要将体温计的温度甩到35度以下,然后拿着亮亮的一头,把无金属的圆头插到腋下。
5、教师给幼儿演示,对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重点说明。
6、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
7、以后我们就知道如何测体温了。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幼儿对水一直有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对水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水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区分水能溶解和不能溶解的物质。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通过多感官的综合体验,认识水的一些特性。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三)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认识糖是可以溶于水的,对“溶解”有初步的认知。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糖哪儿去了?
4、教师操作,请幼儿仔细观察: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小结:提出“溶解”这一词汇,告诉幼儿糖不见了,因为它被水溶解了,水能溶解糖和盐等。
(四)自己动手操作,区分哪些物体是可以被水溶解的,哪些是不可以溶解的。
1、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被溶解的,哪些是不会被溶解的。
(五)讨论活动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总结:水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不浪费水,也要提醒周围的人和我们一起来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水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因为源于孩子们的兴趣点,也让幼儿有了多感官的学习、操作的过程,他们对本次活动参与度很高,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水的欲望,也让孩子从心里产生了节约用水的想法。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对水操作的兴趣远不及此,要加强课后的延伸及此类课程学习的次数。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天气变化。
2.会用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小朋友们,假如明天我们要出去旅游,旅游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呢?
幼:七嘴八舌讨论。
师:大家都说得对,出去旅游前,我们要了解很多事,最重要的呀,还是要了解天气。现在老师呀,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明天会是什么天气呢?
幼: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阴天)。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的这些天气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平时都是从哪里了解到天气预报的信息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还有谁和他不一样的?
幼:看天气预报。
师:你是从哪里看天气预报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从电脑上、电视上、手机上、同样看报纸、收听收音都可以看到天气预报的信息。这些信息呀,都是气象台的叔叔阿姨用他们的气象武器预测出来的。那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除了可以从这些媒体上了解天气信息外,还可以从哪里了解天气的变化呢?
二、故事师:
哦!动物也能预报天气吗?那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ppt讲故事,故事附在后面)。
师:故事中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对!故事中,小乌龟、小蜻蜓、蜘蛛都会预报天气,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小乌龟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下雨前,小乌龟背上会有许多圆圆的小水珠,所以大家以后看到小乌龟的背上有许多小水珠,说明要下雨了。
谁来说说第二个小动物,小蜻蜓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这些小朋友说得很好,原来下雨前蜻蜓都飞得很低,那大家看到小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怎么啦?
最后一个会预报天气的小动物是谁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蜘蛛下雨前是收网,那我们以后看到小蜘蛛收网,就知道要下雨了。
原来除了我们人能从媒体上预测到天气的信息,动物也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在下雨前做出不同的反应。动物也能预测天气,是这样吧。
三、记录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我们小朋友用符号或图像将这三种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式,也就是下雨前它们的反应记录在旁边的方框内。
幼: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延伸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乌龟、小蜻蜓还有小蜘蛛是怎么预报天气的,课后请我们小朋友查一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它是怎么预报天气的,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吗?
附:故事《喜洋洋旅行记》
喜洋洋要出门去旅行。它刚出门遇到了乌龟,乌龟说:"喜洋洋弟弟,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你最好要出门。"喜洋洋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天会下雨?"小乌龟说:"你看见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吗?快要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这些水汽碰到我凉凉的背,就慢慢结成了无数的小水珠。"喜洋洋不信,继续往前走。碰到一只蜻蜓。那只蜻蜓飞得低低的。
喜洋洋上前问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气好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蜻蜓说:"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的?"喜洋洋不明白地问。
蜻蜓说:"你看我不是飞得很低吗?下雨之前,空气里的'水汽特别多,我的翅膀上沾满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飞。"喜洋洋还是不行将信将疑。
蜻蜓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问问前面树上的蜘蛛。"喜洋洋向前走去,问树上的蜘蛛:"蜘蛛哥哥,今天会下雨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在树上收网的蜘蛛说:"今天天气不好,快下雨了,请你不要出去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呢?"喜洋洋问,蜘蛛一边收网一边回答:"天快下雨了,昆虫都飞得低低的,我的网织在高处捉不到昆虫,只好把他收了。等天晴了,我再重新在高处织网。"喜洋洋这才相信了,它决定不去旅游了,赶忙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4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 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二.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铜线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棉线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
三. 活动过程
1. 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1) 出示手电筒
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 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
电珠 电池 铜片
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铜片是可以通电的导线。
2. 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
(1) 问题:除了铜片,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导电材料?
幼儿自由讨论
(2) 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
(3) 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金属都是可以导电的吗/非金属都是不可以导电的吗?
3. 电池与电珠发亮的系列实验
(1) 现象: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
a.幼儿实验展示
b.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2) 第一次验证: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三节电池做实验,其中一节放反,电珠反而变暗。
b.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c.第二次总结: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3) 第二次验证: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 根据第二次的总结,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b. 实验结果:电池电压超过电珠负荷电压,电珠会烧坏不亮。
c.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4. 延续问题:电对人体的伤害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玩手影的区角游戏时,对不同型号手电筒发光程度不一样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电池大的电量就大。”
“你们看,前面的小电珠有大小的。”
“这个手电筒装了两节电池,怪不得比较亮。”
……
电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活动设计中,幼儿的所有探索都辅助于小电珠这一很好的`载体,通过小电珠的发亮情况,来让幼儿感受电的神奇力量。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试图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幼儿园花科学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