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优秀的教案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的,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2、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仔细来听: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呢?(风)
2、你都知道哪些风?(生自由说:春风、龙卷风、北风等等,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3、看不见、摸不着的风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把风姑娘也吸引来了,她还给我们带来了任务呢!
4、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大家好,我是风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寻风的足迹吧!我们每到一站还有任务哦!
第一站:我会认'“涛、陈”等7个生字。
第二站:我们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我们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过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吗?真棒,每个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和智慧进入学习的第一站吧!
二、自学导航??
1、小组合作学习课后“我会认”的生字。
方法: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组词,并说一句话。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在画风,用——画出他们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二)汇报展示
1、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
过渡:听到你们说的这么好,生字宝宝都开心地跳起来了。瞧,他们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认识吗?
2、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指名读、齐读)
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文中都有谁在画风呢?看,这三个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学习的第二站吧!
三、自学导航二
1、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曲线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试着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他们的画。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方法:先同桌对学,再组内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汇报展示
1、学习赵小艺的画
(1)指名读第四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生:飘。(板书:飘)
师:这儿有一幅赵小艺的画,想看吗?(出示课件)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话,美美的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出示句子,对比
a、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b、赵小艺说:“我能!”
(第一句话比第二句话具体,而且第一句话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第二句话没有思考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第4小节。
过渡:赵小艺还画了什么?
(3)指名读第8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可以感受到有风?(板书:转)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评价)
师:赵小艺真聪明,她用旗子飘和风车转的方法吧风表现出来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她的画吗?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过渡:瞧,现在你成了一名小诗人了,那陈丹又是怎样表现风的呢?
2、学习陈丹的画
(1)指名读第6段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板书:弯弯)
师:想不想看看陈丹的画?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她的画中有风吗?
师: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中的文字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2)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来看看宋涛的画吧!
3、学习宋涛的画
(观察图画)你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了风吗?那文中是这么写的?
(1)指名读第7段
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风?(板书:斜)
(2)指导朗读
(3)补充句子
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
过渡: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4、齐读小诗《风来了》
过渡:我们欣赏了三位小朋友的画,还给他们的画配上了一首小诗,现在我们都是小诗人了。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风来了,所有的景物都动了,想看看这些动起来的景物吗?
5、理解最后一小节
(1)播放动画
(2)瞧,这些景物都动了,显得更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6、是啊,这三个小朋友经过认真的思考,画出了这么美的画,得到了大家的赞美,那你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7、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来大显身手,也来说说你想怎样画风?(生自由说)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设计了一个个精妙的创意来画风,我们又成了一名小画家了!
四、回顾目标,谈收获
1、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风姑娘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完成了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3、师总结: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小朋友经过动脑筋、想办法,从不会画风到学会了画风,这件事告诉我们(出示课件,齐读)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勤思考,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做到吗?
过渡:下面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候了。
五、达标检测
1、我会选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杆( ) 转身( ) 天空( )
一杆秤( ) 转动( ) 空地( )
2、我会填
一( )风 一( )雨丝 一( )风车
一( )树 一( )红旗 一( )云
六、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写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的画风的方法写下来。
喜欢创新的你: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请你试着画出来,还要配上一段介绍哦!
板书设计: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飘 风车转
陈丹 小树弯
宋涛 雨丝斜
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词语12个,会写“幽、衰、华侨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学习重点:会写“幽、衰、华侨等”16个词语;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老人思念祖国的情感。
学习难点:领会梅花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喜欢花吗?来,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花?(出示雪压梅花图片)(板书:梅花)──怎么知道是梅花?(冬天,不怕冷,开的仍然很美丽)观察真仔细。不怕寒冷,艳丽,我们就可以说它是冷艳(点击图片),一朵?(生齐读)两朵?(冷艳)千多万多她都(冷艳),我们便称他(朵朵冷艳)。如果你就站在梅花旁边,猜猜还会闻到什么味儿?是像桂花一样很浓郁的,能香飘十里的香气吗?北风吹来,这朵朵冷艳的梅花便会散发出叫缕缕幽芳(课件)这是多么清新淡雅的香气呀!(学习“幽”:查字典记偏旁,笔顺)梅花美吗?怎么美?(朵朵冷艳)梅花香吗?怎么香?(缕缕幽芳)来,让我们一起读出她的美,她的香。
二、通过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出示导学提纲)
1、我会搜集: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比如画梅花,写梅花,唱梅花。上课前,各小组同学也交流了你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词、或者名言。老师选取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梅花》,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谁愿意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2、真有诗词的韵味儿。词语掌握的又怎么样呢?来,拿出导学提纲,同桌两人交换对照大屏幕看看第二题“我会拼写”写的是否正确,如果又对又漂亮,奖同桌一颗星星,不正确的就改过来并在一旁订正三遍。谁会读?一人朗读两个词语。重点讲解“衰(与哀比较学习,了解偏旁)、华侨(什么是华侨?这篇文章中主要讲述的华侨是谁?)
3、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老华侨与梅花之间的动人故事,拿出笔,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补充板书:魂)
4、课文围绕梅花魂,写了那几个小故事?谁来试着说一说?能把这样一篇长长的文章用五句话表达出来,真是不可思议,没有掌声就更不可思议了。齐读五件事,了解“概括”的含义。
5、读完课文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老华侨也打动了你的心吗?
三、品读赏析,感悟老华侨眷恋祖国的心
1、哪件事打动了你?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交流之前,再看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一个小故事,先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再谈感动的理由,或者你的体会。 2、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2、生交流体会:
a对墨梅的喜爱: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外祖父的哪些表现让你感受到了他“分外爱惜”这幅墨梅图?
a神态:你是通过外祖父的神态体会出来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来呢?(顿时)这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语?(时间短暂)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时间短暂?(瞬间、霎时、刹那、马上、立刻)这是一个短到来不及思考的时间,心里不愿意,脸上立刻变现出来。那位同学能读出外祖父的心情?
b语言:
“第一次”
什么叫第一次?因为“我”打破了一个古玩,外祖父训斥过妈妈吗?因为莺儿背不下唐诗宋词,训斥过妈妈吗?因为莺儿在墨梅图上留下个脏手印,外祖父却?(训斥了我妈),这个“第一次”的确能看出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外祖父是怎么训斥的?(生读出训斥的语气)的确够气愤。
到底能不能玷污?那我们就可以说(点击课件)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读一读这两句?其他同学听完后,说说哪句效果更好?为什么?(反问句表达语气更强烈)那我们就带着这种强烈的语气读一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
c动作:
“轻轻刮去、慢慢抹净”为什么要轻轻地,慢慢地呢?谁能读出外祖父的小心谨慎?
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反问句你发现了吗?试试不改变句子意思,将它换一种说法。
理解“稀罕”: 稀有、少见、罕见的意思,外祖父稀罕的是什么?梅花代表着中华民族。你是从哪段话中体会出来的?你愿意读一读吗?
b出示外祖父的话: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⑴ 花的内容:
读出内容:“大抵”可换成什么词?(大多)你还能像这样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四个“愈”可换成别的字吗?(越)读一读这句话,意思变了吗?老师真是对你刮目相看。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面对寒冷,面对风欺雪压,如果梅花能说话,她会说什么?
是啊!梅花不仅仅只是“颜色好,姿态美”的花,所以,老人才说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⑵ 人的内容:
“他们就想着梅花一样”刚才我们说,梅花是“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管……不管……都……”他们和梅花的确是一样的。那“他们”指的是谁? 根据你了解到的“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都有哪些?为什么?这就是他们历经的磨难,受到的欺凌。
老师这儿也搜集到了一些有气节的人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搜一搜他们的小故事看一看。他们受到的欺凌之多,历经的磨难之多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可是他们有没有就此屈服?而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什么精神?(板书:百折不挠)
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中国人,他们都是外祖父心中的梅花啊。(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千手观音的姑娘们,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他们不也是这一朵朵梅花吗?)外祖父爱梅花,其实更爱着这些中国人,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呢!梅花的魂已经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魂代表的更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精神。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四、拓展
现在回想上一个小故事,慈祥的外祖父为什么因为莺儿不小心在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就大发脾气呢?(点击课件)
在外祖父心中,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是不容轻视的。所以,外公才说梅花是清白的,是不能玷污的。
此时此刻,我们都在为老人这颗眷恋祖国的心感动着,让我们一起伴着激昂的旋律,在《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再来诵读这段话。(珍爱墨梅图)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梅花见识到了一位海外华侨眷恋祖国的情怀,下节课,让我们通过其他小故事,再次认识这位老人。
六、做检测题
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百折不挠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篇3
一、课型:
阅读课
二、知识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四、创新运用:
在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情感道德:
1、德育: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心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力及创新力。
3、美育:从外祖父如梅花一般的品质中受到人格美的熏陶。
六、训练点
1、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3、在情语相融的交流中,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七、创新点
1、回顾全文,针对全文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及灵活性。
2、大量阅读课外资料,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重难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九、教法
1、落实训练点1让学生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手、及、口并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在带有选择性的读文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质疑问难,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学法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
读文—析句—悟情—运用
十一、媒体配备:
录音机、投影仪
十二、设计目的:
激发情趣导入,创设学习新知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像这样无数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可谓是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的老华侨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9课《梅花魂》相信同学们会受益匪浅的。
二、整体感知,情感渲染。
1、谁来说一说《梅花魂》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呢?
3、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就是在作者字字含情的叙述中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文章中“忆往事”部分使得全文骨肉丰满,情真意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和外祖父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三、自读自悟,牵情入境
1、在这看似乎平常的小事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哪一部分使你深受感动,可以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悟。
2、学第13自然段
a这段文字以外祖父的话自成一段,同学们可以动笔在书中画画,看看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成几层?
b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分三层可以,分四层层次更清楚。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如果分四层,这四层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c从外祖父的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d傲立雪中的片片梅花清高、雅致正像旅居海外的祖父,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是那亘古不变的爱国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同学们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动情的语句来读,自己选一选,试着读一读。
e音乐怡情,配上音乐,感受这种意境,谁愿意大声地有感情朗读。
三、质疑探索、挖掘内涵
1、本文的作者正是在这看似乎平白的叙述中,流露出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文章写得真实、自然,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一提。
质疑后学生答疑,师生共同探究。
2、教师设疑: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可不可以以文章重点段落所写内容“忆往事”为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疑
小结: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此时此刻,海外游子的爱国心、爱国情已淋漓于纸面。可见以《梅花魂》为题是作者巧具匠心地安排,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四、拓展训练,强化效果
1、现在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文章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真是妙不可言。老师想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训练100篇》从训练15、33、92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来读,看看这些文章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同学们也可以翻阅手中的其它资料,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一篇饱含深情、结构完整的文章,总是使人百看不厌,相信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好处的同学一定会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的。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紧扣课题,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真正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进行渐进、深刻的解读。
2、感情朗读,情感共鸣,进行文化浸润。
3、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技能。
二、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人物。(板书:司马迁)
2、司马迁著写了《史记》,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谈《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板书:《史记》)
3、司马迁为什么偏偏要写这样一部书呢?(板书:写)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说说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
5、学生读后交流。
6、环境的熏陶、家庭的影响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父亲的临终遗言托对司马迁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7、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8、教师范读,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这是一份怎样的嘱托?
9、齐读。
10、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11、学生交流。
12、引读、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3、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
14、学生交流。
15、司马迁忘我研读,认真整理,专心致志写作《史记》,如此发奋。(板书:发奋)
16、学生质疑。(板书:发愤,并打上问号)
17、“愤”教师加点。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
18、学生举例。
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马迁满怀愤慨,发愤写成《史记》呢?
20、学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宫刑吗?
21、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2、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23、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也许此时,死,对于司马迁是最简单、最好的解脱。但是,他这样做了吗?
24、继续出示: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25、“发”教师加点,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静心默读下面的文章,用心体会。
26、音乐起,学生品读。
27、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学生交流。
28、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29、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0、为此,司马迁呐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你听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声音?
31、齐读,配乐。
32、教师过渡: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音乐起,出示插图)
大雪纷飞的寒冬,司马迁伏在冰冷的竹简之上……
夜深人静,昏黄的油灯下,司马迁又提起了手中的笔……
狱卒尖刻的笑声中,司马迁眉头紧锁……
中秋之夜,满头白发、重病缠身的司马迁仍然写着……
33、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悲壮人生,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听到了他怎样的心声?
34、学生描述。
35、出示:是的: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36、此时,这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仅仅是用墨在写就吗?(血泪写成、生命写成)
37、整整13年,痛苦、耻辱,没有让司马光屈服,血泪和生命凝成了辉煌巨著,因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38、此时此刻,你理解了“发愤”的内涵与深意吗?(板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擦去“发奋”)此时,你认为司马迁的生命历程还是“残生”吗?
39、朗读第三自然段。再次读课题。
40、教师引读:就这样……
41、司马迁写作《史记》,仅仅用了13年吗?
42、《史记》,生命铸就。这真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
43、出示:忍辱负重用生命写成巨著,百折不挠以血泪著就史书,横批:中华伟男儿
44、让我们永远记住“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司马迁,让我们好好读读辉煌巨著〈〈史记〉〉,让我们心中的司马迁永远陪伴我们的人生之路。
三、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围绕“司马迁著写《史记》”,选择“发奋”或“发愤”,查阅资料,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 《 史记》
忍辱负重 辉煌巨著
百折不挠 前无古人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优秀演讲视频片段,演讲稿例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观看视频,明确话题
1.播放优秀演讲视频。
2.学生交流观看体会或感悟。
3.师生交流:你演讲过吗?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
4.小结导入:演讲就是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写演讲稿,在班上开展一次演讲活动。(板书“口语交际:演讲”)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优秀演讲视频,回顾自身演讲的经验,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对演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板块二 确定话题,拟定题目
1.选择话题。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科学 读书 家乡新貌 健康饮食
(2)指名交流:你对上面哪个话题比较感兴趣?
(3)拓展:除此之外,你们还有没有感兴趣的话题?
预设:环保、和平、运动、旅行……
2.指导拟题。
(1)教师引导:在写演讲稿之前,要根据选择的话题以及演讲内容,拟定演讲的题目。你准备拟定一个什么题目?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3)出示题目范例。
课件出示:
·读书的快乐
·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
①提问:你们觉得这个题目好吗?为什么?(题目完整,观点明确)
②小组交流:拟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题目表达的主题要具体,题目要完整,观点要鲜明。
③学生修改自己的演讲题目。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范例,搭建学习框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演讲话题,自主探究该如何拟题目,并完善演讲题目。
板块三 梳理方法,写演讲稿
1.教师介绍:这是一位同学围绕“读书”这个话题写的一篇演讲稿,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阔的草原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般壮阔的景象。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的倾听!
2.引导交流:你们觉得这篇演讲稿怎么样?能说服你吗?为什么?
(1)指名交流。
(2)提问:什么样的演讲稿才有说服力呢?
课件出示:
·观点要鲜明。
·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3.学生根据自拟题目,试写演讲稿。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例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写演讲稿的方法和要求,并迁移运用试写演讲稿,为后面的演讲打好基础。
板块四 练习演讲,互动评价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演讲稿写完了,怎样讲才有感染力呢?请听听小伙伴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2.学生自主练习。
3.组内练习演讲,填写评价表。
课件出示:
演讲者:
演讲题目:
评价标准
得几颗星
我的建议
语气、语调适当 ☆☆☆
姿态大方 ☆☆☆
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
4.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展示。
教师引导评价:你觉得他的演讲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你有什么建议?
5.观众评审团评议,评选“最佳演说家”。
6.教师点评,评价颁奖。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练讲—小组试讲—全班展示”的学习过程,借助“小贴士”的提示,引导学生学习演讲的技巧,通过师生多个回合的评议,不断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演讲
写好: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引用生动
讲好:语气适当 姿态大方 强调要点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演讲稿,二是进行演讲。所以在本次教学设计中,重在把两者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我在教授演讲稿的特点时,没有枯燥地进行讲解,而是通过看优秀的演讲视频和优秀例文,让学生自主发现写演讲稿的秘诀,从而习得方法。在指导演讲时,我紧扣“小贴士”的要求,通过“个人练讲—小组试讲—全班展示”的教学流程,借助师生共评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渗透演讲的技巧。相信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的演讲水平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孕育万物的母亲,可是如今她已伤痕累累,蓝天已不在蓝,碧水已不在清。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已经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主题。基于此因,《特殊的葬礼》一课纳入了苏教国标版第八册中。
?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巴西总统及一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的事。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现在的惨淡景象,通过对比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一段(1)倒叙式开头,简介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
第二段(2-6)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瀑布从“雄伟壮观”到“逐渐衰竭”的过程以及原因。
第三段(7、8)与第一段照应,写出了总统的号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体会课文倒叙式开头,以及前后照应,对比、拟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对比、体会、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瀑布的今昔对比中,想象游人的感受;引导学生领悟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3、在葬礼上,菲雷特总统的演讲饱含深情,动人心弦。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瀑布的子及游人的感受。
2、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四、设计思路:
五、课前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读题,注意“特殊”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呢?
(设计意图:一个问题,即复了上一课时的内容,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一)认识过去的瀑布。
1、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一条怎的瀑布?指名读朗读第三自然段,正读音。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瀑布。(雄伟壮观)
3、学生自读这段话。并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让人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流量、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
(出示瀑布画面,配瀑布声。)以上词语插入朗读
体会:读到“咆哮想到?读到滔滔不绝想到?读到一泻千里、从天而降想到?
4、指导朗读,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男生读)
出示:(插入补充资料:世界水量的瀑布群之一。实际由18个瀑布个组成,平均流量达13200米/秒,洪峰期可四倍于此,水力极为丰富。瀑布总宽90米,总落差114米,跌落声远至40公里。)
5、面对这一个大瀑布,会怎么?是的,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流连忘返。他们怎么赞叹?怎么做?
6、让我们再次欣赏它的雄伟身姿。(瀑布画面)
(设计意图:从文到图,再从图到文,让学生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直观的欣赏、感受以及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体会昔日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
(二)感知如今的大瀑布。
1、(连续放如今的瀑布画面)并范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连续播放画面,意在让学生心中出现一种落差,有利于深切认识瀑布的变化,激发起心中的惋惜之情。)
2、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怎么了?(逐渐枯竭)
3、(出示第五自然段前两句)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没有了当年的雄姿,引读“它在……最后的消亡。”
4、课文中把瀑布比作了什么?这写让感受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出示填空:这段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当做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来写,让我们心里倍感(沉重、伤感……)
哪些词语让体会到伤感?生交流,师小结:生命垂危,怎不令人伤感?……
5、感情朗读第三(男生读)和第五自然段女生读),进一步感受大瀑布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探究瀑布枯竭的原。
1、这个世界流量的瀑布为什么会发生这的变化呢?
2、让学生轻读这一部分。
3、讨论原。出示填空:
(用水毫节制、森林被乱乱伐,水土大量流失,流量逐年减少。)是人们的行为让大瀑布逐渐消失,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呀!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很浅显,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部分的语言文字,了解原就可以了。)
(四)了解人们的表现。
1、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
2、当看到大瀑布的变化,知道其中的原时,有什么感受,会做些什么?
3、人们和一感到震惊和痛心,他们宣保护环境,于是有了这个特殊的葬礼。(齐读6、7段)
再读第一段,体会前后照应
(五)齐读第八段,总统讲了些什么?
1.出示填空:今昔(对比),昔日(雄伟壮观的)瀑布,如今已(逐渐枯竭),人们内心(震惊、痛心),环保意识觉醒,所以要举行这次(特殊的)葬礼,在葬礼上,菲雷特总统号召(),这在全文的作用是()。
2.从总统的话里,能了解到什么?据这部分内容,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提示:1.回忆瀑布曾经的风采;2.感叹瀑布如今的衰竭;3.反省人类自身的问题;4.号召人类环保的觉醒。)
3.小练笔:试着写写总统的演说辞。
(设计意图:通过写写总统的演说辞,让学生对前文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回顾瀑布前后的景象,深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提供给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的机会。)
4.师准备的总统演说词
(六)感情朗读课文。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大瀑布曾经的雄伟气势,一起哀悼它如今的衰亡。指导齐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拓展练
1、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已经发生了,这是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引起的。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看——(出示环境被坏的图片)由于人们的这种种行为,许多自然灾害向人们袭来,(出示洪水、沙尘暴等照片。)
3、看了这些,有什么要对人们说的呢?
4、组织交流。
5、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6.出示本文的主题: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设计意图:据本课的教学目,让学生了解大瀑布逐渐枯竭的过程及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这个要求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内容上,更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深切的体会,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布置作业
1.试写总统的演说辞。
2、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三、四、五段内容)。
板书设计:
18特殊的葬礼
雄伟壮观逐渐衰竭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
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音乐起)
b、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c、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b)现在我们大家就这样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现场作诗:摇啊摇摇落点点的金黄伸出手 接一片浓浓的.香)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父母)
(4)指名读(出示课件,点击“洗净、撮”出现红色)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课件单独出现父亲的诗)
c、摇桂花,摇出香,摇出乐,摇的花雨缤纷,摇的好梦连连。
过渡:摇桂花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还有什么人也乐在其中呢? (5)指名读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来不仅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引读:原来勤劳能干的家乡人在摇落桂花以后,全家动员,先
然后 ,再 。桂花晒干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可以 ,过年时还可以 。
b、说到这儿啊,老师又有了几句诗,你们想不想试试?
创意填空: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出 摇出
喝一口 尝一口
三、体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每次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思乡情)
c、故乡的桂花雨,是母亲珍爱的。现在让我们假设作者在外地打电话给母亲,他在电话里说:
(1)这里的水真甜,母亲会说——
(2)这里的人真好,母亲会说——
(3)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2、古诗词交流
a、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啊!哎,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还知道其他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吗?
b、学生交流。
c、听了你们的朗诵,我更能体会到母亲那浓浓的思乡情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吧。
d、我想当母亲想起家乡的桂花树,想起那勤劳纯朴的家乡人,一定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说到这儿,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首小诗了,你想不想试试呢?
3、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试着作小诗:
摇啊摇
摇出
哦
的童年时光
摇啊摇
摇出
哦
的故乡
四、评价结课。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还因此作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呢!(展示全诗)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