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奖先进事迹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通过书写一份事迹材料去践行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通过结合实际的事件所写的事迹材料,人们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医师奖先进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师奖先进事迹5篇

医师奖先进事迹篇1

这几天,不少人在为张文宏医生鸣不平。

三部门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506人大名单,为什么偏偏张医生没评上?他不优秀吗?他没有在一线吗?他不努力吗?他去哪了?是不是被欺负了?

大家很可能是误会了。

我第一时间就看了这份名单。上海15人入选,其中9名女性。其中还包括张文宏医生所在的华山医院三位:主任医师李圣青、主任医师张继明、副主任护师张静。但这份名单强调的是一线,基本上,有比较重要类领导职务的人,即便在一线,也没有入选。

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以及大年初二就奔赴武汉的陈薇院士,还比如,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他们都是在一线拼搏的专家,成绩也很优秀,但都没有在名单上。

而张文宏医生呢,他不是院长或者院士,但他担任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他同时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特别是,他还是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这个组长属于临时性的领导职务,但很重要。

张文宏曾经说,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不要欺负老实人,和其他专家一样,他把这个荣誉让出来,是很正常的。

所以,没什么不平,张文宏也没有被欺负。

倒过来说,本来,张文宏医生自己也说过,疫情一过,“新冠大幕落下,我会silently地走开。医院里躲在墙角走的那个就是我。”他本来就不是希望站在聚光灯下的人物,不受表彰,本来就是我们所喜爱的张文宏人设。

好。回过头来看,我们喜欢张文宏的什么?

我觉得是因为他是一个耿直的人,有烟火气,是一个正常人,而不是满嘴官话套话的人,从不给自己身上添高尚人设。

比如:

—中国新闻周刊:您作为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有中国最强的感染病学团队,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张文宏:对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

记者本来是希望挖一点他报考志愿时的高尚意愿,但是他看破套路,就是不入套。

又有记者问他上海的治疗方案,希望表现他的专业性,为上海加加分。但他一句话怼回来:“我跟你讲你也听不懂,因为我们读的书是不一样的。你能听懂我说的每一个字,但你不懂什么意思。但我可以告诉你重症病人是集中了上海最好的多学科团队治疗。治疗方案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病人身上的。”

许多媒体都在报道一线医护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他直接去点破:“干嘛要这样道德绑架啊!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有领导拍着胸脯说疫苗肯定没问题。结果,他又说大实话:不要对疫苗报太大希望:“疫苗就算出来也要到年底了。”对于热门的血浆疗法,他说:“注射血浆者不可能立刻康复,也不是每一名患者都可以注射,立刻康复那是电影。”

对于“很多医生态度不好”的批评,他也怼:“大家看到医生都是文质彬彬的,那都是假的,全都是假的!”“专家到了这份上吧,我看脾气没有一个好,吵架是经常的,但都是本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否则我跟你吵什么吵啊?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吗?”

这些话,有什么特点呢?特点就是——都上不了新闻联播,也都进不了先进事迹材料。对不对?没有一句话可以写进去的。包括他说自己下班了,太累了,就是看无脑电视剧,什么无脑看什么。而不是在书桌前熬夜写论文。这样的事,怎么上典型事迹呢?

他这些耿直的话,每一句都不讨好,甚至会让领导很难办。尤其是那些喜欢影视剧里烈士临死还有一句话剧情的人。

但是我们都喜欢这样的,因为这就是一个正常人、普通人应该有的样子。没有那么高尚那么花枝招展。

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喜欢张文宏真的只是这些吗?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话,如果一个办公室里最普通的员工说出来,换一个人说,我们还会这么喜欢吗?不一定。我们之所以欣赏张文宏,并不是仅仅因为这些耿直的话,还因为这些耿直背后的专业。

他确实就是乡下进城读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但是,他1987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2003年非典时,他就是上海的专家顾问团队成员。 他带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九年位居“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感染病学科榜首。

以专业能力作为背景,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耿直的脾气才会显出可爱来。否则,可能会显出傻气。

这就是张文宏现象对我们的启示:要做一个正常人,一个耿直的人,但前提是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成为一个专业人士。

如果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人,那么,你就会对领导说肉麻马屁话,对下属空话套话,对记者编假话,会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强行高尚起来,以巩固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长此以往,整个人自然变得格局很小,算小账,琢磨小智慧,玩弄小把戏,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果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就有了选择的自由,于是精神舒展,不被欺负。张文宏说,他也是一路被欺负过来的,“不读书,就是人家怎么欺负你,你怎么欺负回去。但如果你书读多了,你会选择不再跟这些人有关系。”“你被人欺负惯了,你就知道欺负人的嘴脸是怎样的,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纪小的、权力没你大的人。”

这一点我稍有一点体会。比如说,我在呦呦鹿鸣算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因为这里文章都是我写的,很少有人写得来。正因为如此,我脾气就渐渐长起来。比如说,经常有人来骂我,每天都有,主要也是因为阅读基数大,一千个人里有一个骂娘总数就很多了。大多数我客气回复,有的实在恶意满满的,我常常就一个“滚”字回过去。被我骂一个滚字的应该几百人不止了。

但是,如果说,我写的文字总共就十几个人(比如决定我饭碗的人)看,而我写的隔壁老王也能写,那么,这十几个人里,即便是每个人都指着我鼻子骂娘,即便他们完全无理取闹,我恐怕都得老老实实地接受。根本耿直不起来。这正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所以,仅仅学耿直的脾气和表达是没用的,关键要看里子——把脑中的学养框架建起来,把身上的专业壁垒提起来,把胸中的浩然正气养起来。我们天天赞美张文宏,自己却没两把刷子,恐怕将来不免要上演小型尴尬现场。“要做一个正常人”,并不容易,正常的背后,是一万小时定律,是板凳坐得十年冷。

医师奖先进事迹篇2

1、采访中张文宏主任母亲正巧打来电话

主持人:您妈妈给您打来电话,接一下吧,我们没有看到过张文宏主任跟他妈妈通电话

张文宏:你们就想探讨别人的隐私(偏不接)

主持人:那您想您的母亲吗?

张文宏:对我们这样一个非常理性的医生,因为你们如此的感性,我们看到感性的人,我们有时候就受不了。我就问你,哪一个正常人,他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对吧?

2、记者:您作为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有中国最强的感染病学团队,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张文宏:对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

3、记者:觉得大家是为什么粉你?

张文宏:这样说话很奇怪吗?我们在医院平时都是这样说话的啊。

这个事儿出来,因为我懂这个事儿,大家喜欢听我的。等这事儿过了,大家又不要听我讲话了。你以为大家爱听我讲话啊?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

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你再到华山医院来,你也很难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书了。

3、记者:对于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上海有什么特点?

张文宏:重症病人治疗方案的特点,我跟你讲你一定是听不懂的。因为我们读的书不一样,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有一句话一定能听懂:即在上海市政府、卫健委的统一协调下,把上海市所有的优势资源、多学科团队全部集中在这里,一起救治。

5、主持人: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平常是怎么调节压力的?

张文宏:很多时候大家回去的感觉就是葛优躺,但也有些医生比如大家喜欢的钟南山院士,八十几岁了吧衣服脱下来一身肌肉,爱运动。但是在我这里大家看不到,我根本没什么肌肉。爱运动非常好,我买过几次健身卡,但是吃亏的永远是我。买了健身卡基本上一年也就去两三次。还有一次买了几个月,那个健身房关掉了,所以都是把我的钱卷走了。

我们还是安静的休息为主。事实上我自己比较喜欢看那种非常无聊的连续剧,不要动脑筋的,你觉得哪些无聊我就看哪些,不能看那种特别动脑筋的。

医师奖先进事迹篇3

彭林,男,44岁,大专文化,村医,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高粱村人。自1998年担任高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以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08年,他在参与统一的手足口病防疫任务时,有一次晚上出急诊,由于雨天路滑,不幸跌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尽管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她带伤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到病患者家中督导消毒杀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群众看到她有时痛得直冒冷汗,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得到彭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二、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他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六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20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200多名老人,123例高血压病人,32名糖尿病人,7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三、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 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彭林医生没有丝毫 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工作

作为村医,还是一名老百姓信任的村医,他除了日常工作还大力支持高粱村村支两委各项工作,遇到有不理解的群众,做出正面解释,还帮忙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师奖先进事迹篇4

看了昨天卫健委公布的名单——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名单的决定——上海总共15个先进个人,里面没有张文宏。

但坦率地说,如果让网民投票,他肯定会是高票数当选,如果说一定有比他票数更高的,那估计也就钟南山院士了。

他也是这个抗疫期间,就闪亮的医生网红。

用一位网友的话说:

他“话痨”,但不说官话。

他幽默,但不躲避问题。

他不过分谦虚,但也不居功。

他硬核,但是又很可爱。

隔三差五,他的话就是网络上刷屏,人们认识到,这个矮个子的上海人(实际上是温州人),原来比东北人还能说。

当然,他第一次让全网刷屏,还是那句话:“一线岗位全换上员,没有讨价还价!不要欺负老实人”。

说得有意思吧!

可以说,他是所有抗疫一线医生中,最能说的网红;他又是所有最能说的网红中,最懂疫情防控的医生。

他对这次疫情防控的贡献,尤其是科普作用,可能是100个、1000个医生都无法做到的。

但,他没有当选先进个人。

当然,这可能有很多种原因。

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他自己谦让,主动不要这种先进个人。毕竟,全国也就500来个,分配到上海,也就10来个。

而且,上海先进个人中,女性9人,男性6人。男同志比女同志少了三分之一,这也体现了海派医生的风骨。

但不管怎么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啊!

张文宏医生,即使你谦让,在很多人的心中,你应该早已经是先进个人了。

医师奖先进事迹篇5

xxx,女,51岁,本科毕业,中共员,系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工作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成绩显著,得到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曾多次获得地区中心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员,多次在干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03年获自治区总工会先进女职工、2006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她从事儿科工作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成绩显著,得到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从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从事临床儿科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医生的工作是与生命打交道的高风险职业,儿科在综合医院中虽属小科,不起眼,但它却属高风险科的前列之一。因患儿小,起病急,来势猛,病情变化快,又不会表达病痛等的特点,有人称“哑巴科”。正因为如此,她暗暗下决心。力求在儿科工作中干出一流的成绩,她具有较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敏锐思维和细致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指导,全身心地为患儿服务。在抢救危重病儿时,她更是分秒必争,使许多危重患儿获得新生。一次,科室收住了一危重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她全力抢救: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亲自吸痰、吸氧、拍背等,不分昼夜的守护在病儿床前,精心护理,在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患儿转危为安。家长万分感激,拿出几百元钱给她表示感谢,被张淑英同志婉言谢绝。她从医三十多年来从未收过患儿家长的“红包”。一旦遇到危重病儿,不论休息日还是节假日,她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刚端上饭碗,只要接到电话,搁下饭碗立即赶到病房。因工作关系,长期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使她患上了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贫血、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加之年龄渐大,身体状况渐差,但因科室高年资医师少,患儿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经常带病工作,从为因身体不好而影响工作。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急诊科处理完病儿回到家,刚端起饭碗,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一位同事在电话里急切的哭着说:“我的孩子病情危急,在科室抢救,请你马上过来。她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冲出房门,在漆黑的夜里,骑上自行车,迎着寒风迅速赶到病房。原来孩子因高热惊厥引起痰液堵塞气道而无呼吸,面色发青,生命垂危,她立即给予吸痰等对症处理,及时排除了患儿口中的痰液,直到患儿脱离危险,此时天色渐亮,而她却因劳累饥饿胃炎发作,回到家时,面色苍白,胃痛的直不起腰。三十多年来又有多少类似的患儿被抢救成功,多少不眠之夜是在病房中度过,无法计数。

她对待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经常说,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尽全力为病儿解除病痛,使他们健康成长。如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堪称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们大多都十分溺爱,无形中加重了儿科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不但在业务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内心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她在业务技术上力争精益求精,虚心好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1993年——1999年在自治区有关单位协助下开展了“量子化血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科研项目,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填补了哈密地区这一领域的空白,被审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2000年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进修一年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医学技能,回来后,利用所学的新技术结合哈密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新课题,如在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协助下对新生儿及六个月内婴儿早期应用维生素k1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取得了较显著疗效,发病率较前明显下降,并开展了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顽固性肾病综合症冲击治疗观察,使我院儿科医疗水平在某些方面处于地区领先地位。她刻苦钻研业务,并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撰写了多篇论文,并分别在国家、省级正规刊物发表,在本地区儿科领域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她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默默无闻的忘我地工作着,从不向院领导提要求和条件,尤其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创新争优活动后,她更加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处处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争先创优中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从不以医谋私,在市场经济对医疗行为的冲击中,仍保持清醒头脑,注重以人为本,合理用药,从不收红包,对待病儿如同亲人,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她用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同事、病人家属的信任及好评。走向门诊负责岗位后,她的责任心更加强了,面对门诊目前较差的环境,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各民族团结,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与各科做好协调工作,加强门诊导医工作,不断改善门诊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力争做到发生患者投诉及时解决,能在门诊解决的绝不上交。为保证住院病人家属及工作人员通过门诊大厅畅通,她与门诊挂号室人员提前40多分钟挂号,为保证门诊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她要求对危重病人在门诊实行“把三关:即“导医关”、“坐诊医生关”、“输液室关”,以利于及早发现及时抢救,尤其在“手足口病”、“甲流”等流行时,我院是“哨点”医院,她根据门诊现有条件及时与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沟通,按上级部门要求做好门诊各诊室、门诊大厅的消毒工作,力争做好防控工作。她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树立了优秀员的形象,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论在哪里工作总是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她就像一颗铺路的.雨花石,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默默的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自己所认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着。

医师奖先进事迹5篇相关文章:

b超医师个人主要事迹7篇

考核奖申请书7篇

护士奖申请书参考7篇

护士奖申请书通用8篇

护士奖申请书优质8篇

护士奖申请书推荐7篇

中医医师年终总结5篇

医师节活动方案优质5篇

医师年终个人总结5篇

医师个人年度总结模板5篇

医师奖先进事迹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