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明的事迹8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透过事迹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注意避免过于功利性和功利性的内容,我们就能写出好的事迹,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邓清明的事迹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邓清明的事迹8篇

邓清明的事迹篇1

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计划在29日23时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费俊龙担任指令长。

当“邓清明”这个名字出现时,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为他点赞和加油,为他“即将圆飞天梦”感到高兴。邓清明是唯一未执行过飞天任务的现役首批航天员,为了飞天的这一刻,他坚持了24年10个月。

“我是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20年来,我3次入选备份乘组,3次与飞天失之交臂,时至今日,我仍然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拼搏奋进在飞天路上,时刻准备接受挑选、为国出征。”在2018年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邓清明在报告开头这样介绍自己。

“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曾多次提及这一人生信条。他入选过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但三次均落选,而这一次,他不再是备份宇航员,即将实现渴望已久的“飞天梦”。

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本文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截图遗憾母亲没能亲眼见证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东陂乡一个农村家庭的邓清明,自小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家中的大哥,他在学习之余还要照顾4个弟弟妹妹。四年前,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忆起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受到父母鼓励,邓清明尝试报名了空军招飞,意外地通过了各项体检和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学员。进入军校后,他接受严苛的飞行员训练,完成学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哈密第八飞行学院,进行航空理论学习。

对于成长于南方小村庄的邓清明而言,新疆的环境异常陌生,但他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半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核,顺利进入初教团,开始飞行训练。

“我坚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努力做好,一个科目一个科目认真攻克。”在上世纪80年代大裁军的背景下,飞行员淘汰率高,而邓清明训练更加刻苦,以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高教团,之后成为了空军驻延吉某团的一名飞行员。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经过全面考核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那一年,邓清明的母亲不远千里到北京探望他,“母亲说,在她有生之年,希望能亲眼看到我飞上太空。没想到,这成了我永远的遗憾。”邓清明在2018年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作为一个航天员来讲,备份和主份训练的科目,训练的时间,训练的内容、训练的强度和标准都是一样的,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你必须始终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最优异的成绩。”

太空和天空一字之差,对人的要求却天壤之别,实现从飞行员向航天员的转变是一个巨大跨越。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8大类140多个训练科目,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过魔鬼式的训练。

航天员要在4至5年内完成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和训练。这些学习训练,标准高、要求严、竞争压力大,让而立之年的邓清明费了不少工夫。为了把相关知识学好,学扎实,尽快提高能力,他放弃所有周末和假日,拿出全部的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和训练,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事。

在具体的训练器械中,最恐怖的还是离心机,“神七”航天员所使用的载人离心机号称亚洲规模最大,椭圆形的封闭吊舱被连接在长达8米的旋转臂上。真正转起来时,航天员在里边被甩得“脸部变形、泪水横飞”是非常正常的。据了解,这台机器可以模拟出载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时的持续超重状态。

邓清明与女儿邓满琪曾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讲述自己的一些经历。面对妻子和女儿,他哭了邓清明的家离航天员公寓不过几百米,就是这短短的回家路,他一个月也走不了几回。

“别人没有训练了,他自己还要练一练,周六周日也没有休息过。”邓清明的妻子满颜红2018年在央视军事频道的一档节目中说,她们家很难得能在一块吃顿饭。

邓清明对航天事业的全情投入感染了女儿邓满琪,因此她也选择成为一名航天人。据《解放军报》报道,2013年,邓清明入选神舟十号任务梯队,入住了东风航天城问天阁。那时候,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代职的邓满琪远远地看见了父亲。

由于航天员在飞行前要进行医学隔离,邓清明和女儿只能隔着问天阁的围栏见面,父女俩已经分别近一年,他们相隔十多米讲话。邓清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称,分别过程中,女儿一直往前走不愿转过身,“我能够感到孩子是哭了,那个时候我的心酸酸的。”

一直展现坚强形象的邓清明,也有难以压抑情绪流泪的时刻。

时针拨回到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任务,邓清明再次成为备份航天员,这次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在备战的三年里邓清明完成了和主份完全相同的训练。发射前一天,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2018年接受央视采访时回忆起那一幕,邓清明说道:“那时候确实是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为之奋斗了二十年,我又一次失去机会了,千言万语,我说不出来,海鹏正好坐在我边上,我站起身来,海鹏也站起来,我紧紧地抱住他,我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海鹏也深情地回了一句‘谢谢你,兄弟’。”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

当邓清明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赶回北京时,他在北京西郊机场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妻子身着红色外套、手捧鲜花来接机。合影照片上,夫妻俩都笑得很灿烂。

邓清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落选神舟十一号任务后,他面对妻子有一种歉疚感,“我也没法讲对不起,这话不能说。我那时候眼睛里有泪水,但不能哭,我要仰着头,不让泪水流出来。”

回到家中,他推开门一看,所有的灯都亮着,客厅里一桌好菜,还有三杯斟得满满的红酒。“妻子和女儿像对待英雄一样把我迎进家门,那时候我再也无法控制我自己了。”邓清明冲到卫生间,打开了水龙头,“我的哭声和水流声交织在一起,我真的哭了。”

那一天,邓清明在家里也只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赶往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投入到神舟十一号的地面支持工作中。

“谁完成任务都是完成任务,谁在飞都是航天员在飞。”邓清明说,只有航天员完成任务,哪怕是作为备份(航天员),付出也是值得的。

24年10个月坚守,邓清明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一次次重新出发,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感受。

邓清明与女儿邓满琪在航天指挥控制大厅合影。邓清明女儿将见证父亲圆梦24年10个月弹指一挥间,邓清明的女儿邓满琪也在这一期间长大成人,受父亲的影响,选择成为了一名航天人。但在她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航天员女儿的苦痛:长时间与父亲分离、不解、理解……

2019年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邓满琪分享了过去的一些经历和心境。

初中的时候,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成功飞天。就在神舟六号还在遨游太空时,邓满琪的学校召开家长会,父亲破天荒地腾出时间参加。家长会结束,很多人围在费俊龙和聂海胜的子女身边,一片欢声笑语。邓满琪想说,她的爸爸也是一名航天员,虽然没有飞天,但是也付出了同样的辛苦。

回到家,邓满琪的情绪崩溃了,一边哭泣一边埋怨父亲:“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啊?”

邓清明非常平静地安慰女儿:“爸爸一直在努力,还有机会的,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满琪对父亲的“执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埋怨逐渐变成了理解和钦佩,大学毕业之后,她也毫不犹豫选择成为一名航天人,追随父亲的脚步,一起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

邓满琪曾给邓清明写过一封信,在信中她说:“爸爸是我见过最敬业的人、最无私的人。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如今,邓满琪终于等到了见证父亲圆“飞天梦”的时刻。

邓清明的事迹篇2

2024年29日23时08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0日成功对接空间站,与神舟14乘组航天员成功“会师”。

宇宙浩瀚,天高地迥。归航不是终点,航天人的接力不会停止,这之中总有人从始至终在努力,而邓清明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1998年,这个年轻的飞行员,同其他十三名飞行员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队的第一批成员,邓清明的心中埋下了梦的种子,一定要飞往太空,探究宇宙,他并不知道,追梦路上满是艰难。

“只有当机组人员返回地球时,我的任务才会完成。”成为航天员后,他一直是一名“备份人员”,每位航天员闪闪发光的背后,是他和别的工作人员在背后默默支持。2016年,在为神舟11号飞行任务进行训练时,邓清明在一个不到十平米的航天模拟器内待了33天,期间不能淋浴。闭眼,睁眼,面前都仿佛有巨大的刺眼的光团;左耳,右耳,哪里都环绕着极大的噪音。

与别的航天员一样是能力超群的优秀人员,却在后备岗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他不仅没有抱怨,还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2018年,他得到了一个可能圆飞天梦的机会,得知乘组名单上没有他时,他描述“我当时真是千言万语没说出来。”这是他离圆梦最近的一次。入选的队友坐在他的旁边,邓清明百感交集,红了眼眶,却只是道了句,恭喜,兄弟。

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甚至快要淹没了他想要航天的理想。“不管飞还是不飞,都是在深度的参与这项工作。”因此他像自己说的那样做了,不气馁,仍在为未来的航天任务做准备,十八年过去了,他是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但他仍在为那一刻做着准备。

每一次风雨兼程,未必彩霞漫天;每一次翻山越岭,未必百花盛开,但每一次努力都有惊人的结果,时光不会辜负沉潜的力量!今年的飞天任务交给了邓清明几人,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努力能从冰封的土地中胜出十万朵瑰丽的玫瑰。

等待时,他不气馁,认真完成当前的工作,同时用12分的努力为未来的梦想做铺垫,他——邓清明,沉潜的邓清明,成功的邓清明!

邓清明的事迹篇3

在航天员的序列里,就执行飞行任务而言,有主份和备份之分。这绝非是为了分出“高下”而设置,而是为了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做出的科学部署。“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就是对这一部署意义的精准说明,这也是“邓清明”们所思所想所诠释的核心价值。他们是战场上的“预备队”,是先锋身后的“后援团”,是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神秘力量。我们为有着如此铁血如此优秀的备份而感到骄傲。

备份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次次落选,也难免会有失落的心情。当组织上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说自己当时的确懵了一下,但他还是转过身面对景海鹏,紧紧地抱住了他,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而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真诚、无私、不矫情,大局为重,这是一名立誓为祖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应有的格局。

中国航天员,是精锐中的精锐。备份越强大,越说明主份的强大。而主份的梦想成真、为国出征,背后是一股强大的推力,这股力量也包括了备份们矢志不渝的航天理想。真可谓,“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邓清明所言“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这是心有蔷薇的生动写照。

邓清明的事迹篇4

邓清明能够入选神舟十五飞行乘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位年满56岁的“航天老将”,能够初心不改,多次成为备份,不让飞一次,对不住他的这份坚持,否则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其实呢,这么理解体现了大家朴素的正义感,不过小编认为应该背后还有更多科学的考量,听我一一说来。

一,神舟十五号是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的收官之作,后面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所以神舟十五乘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安排,一是通过有飞天经验的费俊龙当指令长,“老带新“”,”带着还没有飞天经验的邓清明、张陆执行任务,积累飞天经验。

二,后面多年我国空间站将每年安排至少2个乘组6人进入太空,这其中包括飞船驾驶员、载荷专家等。由于这两年空间站验证和建设,第一、二批航天员高频次参加飞天任务,回来还要长时间地适应、康复和恢复训练,所以已经选拔的航天员有机会就要抓紧飞天,这样才能满足后面的乘组需求。可以预见,第一、二批选拔的航天员还会陆续轮换担任指令长,同时带领已经选拔训练好的第三批航天员新兵执行任务。

三,大家不要觉得邓清明老了,快退役了。不是这样的,前不久中国首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们还在坚持训练,仍然是合格的航天员,随时准备接受祖国的命令和安排”,这说明什么,和杨利伟同批入选的邓清明,也依然是航天尖兵。

四,给后来人做榜样,坚定信心,一位航天老兵能够坚持24年训练,还能够满足飞天任务要求,这必然会让第三批乃至第四批选定的航天员信心大增。

邓清明的事迹篇5

在接受“飞天”任务之后,邓清明表示:“很多人问过我,当了20多年的陪练,为什么还要坚持呢?我想说,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任务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这些年来,邓清明目送一个个队友脱离地心引力、遨游太空之间,他见证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与此同时,邓清明始终勤勤恳恳坚守于一个航天员的本分,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揣着一飞冲天的豪情与壮志,恰如他挂在书房里的那幅字——“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

20多年前,邓清明还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年轻人,他用24年10个月的时间呵护梦想的种子不断向上生长。如今,邓清明即将以最璀璨的方式绽放出梦想之花。回首过往,每一份坚持都是值得的,每一种历练都是一种成长,邓清明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必在意留下逆行的背影,因为我们始终在逐光而行;梦想一定要有的,只要我们坚信它一定会实现。

壮志满怀逐梦苍穹,归来仍是翩翩少年。“飞天”在即,让我们为邓清明和他的队友们送上最深沉的祝福,同时向那些“影子航天员”们致以最真切的敬意:祖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跃升,都凝聚着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他们的工作分属台前还是幕后,逐梦前行的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

邓清明的事迹篇6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位未曾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原则上来说,他只要不退役,还是有非常大的概率前往太空执行任务,但现实更残酷,可能要抱憾今生了。具体情况给大家分析一下。

四次与太空失之交臂

邓清明曾经入选了“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备份乘组,这是他距离太空距离最近的时刻。同时他还曾经参与过其他飞行任务的选拔,但均与太空失之交臂。

目前他也是首批现役航天员当中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年龄已经没有优势

出生于1966年的邓清明,现在已经56岁了,与第二批航天员的年龄正好相差12岁左右。当年作为“神舟十一号”任务考核的时候,他的成绩与一起考核陈冬相差很少,但陈冬的优势比他整整年轻12岁。

而且目前的“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三位航天员均来自第二批航天员,并且第二批航天员当中仅有张陆一人未执行过任务。

并且现在的第三批航天员已经选拔完毕,并进入到训练阶段,邓清明与第二批、第三批航天员相比,年龄上已经没有优势;与第一批航天员相比,没有实操经验。

未来乘组已经没有他的位置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神舟飞船每次载人三位,一般情况下,01号是指令长,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02号一般也都是有一些特殊的专长,能协助01号的工作,而03号一般都是新人,这也就非常限制了,邓清明已经56岁,不太可能当做新人培养。

并且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向世界其他国家开放,未来还会有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我们的空间站,从这些方面来看,邓清明的机会更少。

所以,邓清明还存在圆梦太空的可能,只不过是这种可能比较小了。

邓清明的事迹篇7

神舟十五于29日午夜时分点火飞天,所乘机组名单业已确定,其中已经56岁的邓清明入选02号,首次飞天。这一消息引起热议,许多人表示“恭喜邓清明实现他的飞天梦”。

为什么邓清明会在这一批机组中如此受关注呢?了解了他的事迹你就自然会明白。

24年坚守

邓清明出生于1966年,现今已56岁。他的宇航员生涯是从1998年开始,那时他是32岁,这个年纪并不算大,因为宇航员对经验和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当时和他一批的共有十四人,年龄和他也差不多。

这也是我国第一批宇航员,他们都是从我国飞行员中层层筛选,代表着最顶尖的那一批,像是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老一辈宇航员都在其中。单从年龄和经验来说,邓清明无疑是资质最老的一批。

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宇航员,却在24年内都没有飞过天。和他同一批的宇航员,能够坚持到现在还在役,并且没有飞过天的,仅剩他一个。而在2014年的时候,和他同一批的宇航员中,有五名没有飞过天的宇航员选择了退役。

但邓清明没有放弃,依然以“备份”的身份坚守着自己的航天梦。在参加停训仪式后,其中一名退役的宇航员陈全劝他不要放弃,并告诉他:“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邓清明的心底,让他更加认清了自己的职责所在。

身为宇航员,无论能不能上天,都要时刻准备着。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说来易,做起来却难。虽然邓清明一直坚定着信念,但当看着一起训练的朋友们接二连三地飞天,心里难道会没有一点波澜吗?在邓清明的职业生涯里,我们不知道他有多少次会陷入自我怀疑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低落与失意总是常伴。

从神舟九号开始,邓清明飞天的机会就非常大。神舟九号开始,他作为备份宇航员,和主的训练,考核标准都是一致,但最后飞天任务却没有花落他家。神舟十号,他再次落选,这一次他开始有所动摇,因为神舟十一不知是何时,他的年纪却越来越大。

时光荏苒,神舟十一号任务终于来临,邓清明觉得这是他最有希望的一次。错过这次,可能就没有后续了。为了能够飞天,他坚持备战三年,完成了和主份同强度,同标准的训练。要知道,那时候他年纪已经有些大,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不掉队。

人生在世,除了努力之外,有时候还需要一点幸运,这样才能过得更顺畅一些。显然邓清明有时候就缺少这点幸运,最终他还是落选了。这一次落选简直让他失魂落魄,但他几乎没有表现出来,反而立马开始恭喜能够飞天的队友景海鹏和陈冬。

无论怎么努力,无论怎么坚持,似乎都无法飞天,还要继续坚持吗?邓清明选择了继续,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就没有理由停下来。距离神舟十一发射已经过去六年,邓清明这一次终于等来了结果。

人生有几个六年,又有几个二十四年?邓清明的坚持,让我们不得不钦佩。他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就是我国宇航员的奋斗和奉献精神!最后,我们还是要对邓清明说一句:恭喜。

邓清明的事迹篇8

据新华社报道,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11月29日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三人组成。其中,56岁的邓清明尤其引人注目——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个月。此前,他圆满完成从“神九”到“神十二”的4次备份任务,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二十余年来,邓清明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终成正果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这其中,几十年安心做备份、一丝不苟做好备份的精神,更值得人们学习和尊敬。

正常时默默无闻,非常时起关键作用,这就是备份的特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艰巨且复杂,所以每次任务都要安排备份,确保任务完成。备份可以起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重要保障、托底作用,是整条飞天任务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备份和主份同样是功臣,只不过备份往往站在幕后。

作为航天员,主份、备份训练的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备份要承受的心理考验更特殊且复杂——付出和主份一样的艰苦努力,却止步发射塔前;入选备份后,明知飞天任务基本与自己无缘,训练却一点不能松懈。

如果没有对航天事业的赤胆忠心,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以大局为重的团队意识,没有强烈的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是难以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备份身份、完成备份任务的。正如邓清明所说:“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其实,在各行各业,如一些重大任务或要害岗位上,都必须有备份的存在,都需要“邓清明们”的坚守和奉献。人们都知道,在诸多领域、诸多时候,不论相关准备多么充分,都是有备才能无患。

备份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同样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如果人们在某个时间或某个任务上做了备份,那么也应该像邓清明一样,以当主份的状态全力以赴、不懈奋斗。

同样担任过飞天备份、后因年龄原因停航的陈全鼓励邓清明:“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时代需要这种全心全意做好备份的精神,需要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我们为主份喝彩,也向努力付出的备份致敬。

邓清明的事迹8篇相关文章:

清明祭奠先烈的演讲稿6篇

清明节祭祖的作文5篇

小班清明的活动方案模板5篇

清明活动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的节日清明心得体会6篇

清明活动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清明节的作文400字6篇

关于清明节的演讲稿5篇

清明节的作文500字优质7篇

清明节的主题演讲稿6篇

邓清明的事迹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