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写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陶渊明作文800字7篇,感谢您的参阅。
陶渊明作文800字篇1
夕阳西下,留下一片执着的余辉也渐渐隐去,皎洁的月光升上枝头,落在书顶,泻在笔尖,日复一日的循坏,使生活变得不像样子,天地间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吗?无奈的回想一圈一圈荡漾开去,投入历史的波流激起阵阵涟漪。
他来了,带着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恰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迫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它绽放了压在了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立在田间之上。
背负了太多的阴影,让他真的好累好累,岑溺于过去,也必将让失掉了现在与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去,离开这世俗的争斗,烦人的喧嚣而来到南山之下,采菊品茗,一个人闲适清净,与鸟为乐,与落英伴舞......他是如此清闲快乐。
他一定是寂寞的,他常叹息着与月亮饮酒。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让他在山间孤苦伶仃。在一个浑浊的世道上,他失去了改变一切的信心。他心中的那份高洁注定洗涤不净世道的污浊。所以,他宁可离隐山间,也不愿被凡尘所污染。没有人陪伴他的时候,他选择入梦寻求另一个世界。他踩着泪光漫落得路途,却更觉舒畅,至少那里不会有官场上的贪得无厌,不会有世俗的尔虞我诈。于是,他笑了……
历史没有送去什么,他为如今的世道吟唱了一个陶渊明,一个在山间辛苦耕耘,紧衣缩食,而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者,一面反衬社会的明镜,在镜中,没有落英缤纷的诗境,还呈现出一种令人厌恶的腐臭,一面历史的明镜照耀出了一个畸形的社会。何时,才有菊花开满地,面对南山而坐的闲情?这位山间采菊的老者,您何时才会了了心愿,何时才能不再孤单?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杯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栅栏。你认清米斗中的浑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你遗忘沾露的衣裳。我看到你笑着闪亮的双眸,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哀伤。隐者,不就是隐匿着疼痛的勇者吗?
我身处灯火阑珊的世道,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位老人: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旁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
陶渊明作文800字篇2
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镜头一。果是芬芳鲜美,落英缤纷,我跟随着陶渊明的脚步,夹岸十里,闻鸡犬之声,看着他从容悠闲的面孔,一袭白衣与这桃花十里,双手背立,是与其45度角望下那遥远的天际,沉淀着心中多少感慨,我取出相机将这一幕记录下来,好山好水或是其最向往的生活所在吧,在桃花源里游荡,为其指出最美的花朵,和他一起交流生活之美。
一同享用渔人的晚饭,享受乡间柴火的芳香,野菜的香甜。
一同感受黄昏后无限感慨,万事有终,尽享生活之乐。
镜头二。他是如此般的囊中羞涩,甚至于支付不起饱食之米,我与他游逛在行街上,看着他衣衫褴褛的衣裳,却是如此般高傲的神情,那般的骨瘦如柴让我心中疙瘩一声,为何不向路人索要些食物呢?看着路边一排排的小摊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香喷喷的包子勒。”我看见他咽下口水,却不改高傲之情,坚定地向前大步走去。
不然,一副极其违和的画面出现,凶神恶煞似啃着自己的包子的一群人望见陶渊明轻视一笑,迈着其独有的步子走来,就在他前面将饭团砸落在地,我心中的怒火让我的脸通红,这是何等的羞辱,然而陶渊明却不改脸上的淡定之色,想要绕过这一切,那群人将其留下,准确的来说是戏弄般的拦了下来用那脏臭无比的鞋子践踏着地上的一切,我在心中咒骂这一群人,然不想今天,要看见这般现实。但我肯定知道,眼前这位文人在经历黑暗的官场生活后,拥有了坚强的意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他高洁的象征,我不禁热血沸腾,用其他诗人的话来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与俗子同流合污,那就归隐田园吧。
镜头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见证了官场官人的腐朽落后,我们一同来到这一小田园,是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玉柳,桃李非世俗那般,而是纯净,似乎为他所开。他那因长久紧皱而留下的皱痕,清晰可见,不同世俗共处,那就同自然共生吧,我和他一起拿起了锄头。
夕阳西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是人间之美,充实而又美好的一天。
陶渊明作文800字篇3
放眼坱圠无垠的历史帛书,或是疮痍满目,亦或是盛世灼灼,千古风流人物也是各具情态,独领风骚。却鲜有人同你一般,有着“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林”的思想境界。我洗去浮世闲尘,棹一扁孤舟,寻你同行。
魏晋,一个不太平的时期,官宦暗斗,民不聊生。你卓然于此,深感红尘之纷扰,只得穿越田园,躬耕西畴,故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你搔首白头,鬃中青丝不在,岁月的匕首在你眼中画下万丈深渊,也在你的心中埋下数载苦痛。掩上窗牖,眉结深系,我料想满目饿殍遍野,草枯木折之景触动心扉了吧?
刀戟声沙哑,漫天黄沙散飞着,几代枯荣被你尽收眼底,暗红的眸子贮藏了半世愁苦。你愤笔泼墨,写下“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便披上一帘芳菲,抬步起行。
一年的伊始,你坐车载舟,寻壑经丘,身后的乱世尘嚣,便也逐渐去了。望着眼前苍茫汉霄,你心中大悟,原来这,才是你想要的生活。遂有了“少无适闲韵,性本爱丘山”的感叹。
你落脚于一户偏僻幽静之地,一出门,便是景。
叆叇云雾,袅娜轻烟,满目绿意在眼前肆意滋长。远处白瀑如烟,泠泠水声在山间漰湱,西边高崖森壁争霞,绿荫成瘾。你,便穿梭于沧山映水间,好不快活。整日奏着蝉鸣鸟啼,浸在山林之趣之中,你“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仔细打理着属于山间,也属于自己的一亩良田,一隅方寸。闲时把酒话桑麻,含觞赋诗,乐得清闲安然。你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你安于现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于阡陌间,歇于花树下。落英缤纷,打破了山间少有的宁静,风叶摩挲,述不尽这万水千山的灵泽,风尘契阔,你行路且歌,悠然漫步于月下、河上、山间……所到之处,皆得安闲。
究竟是什么,让你沾润上世间少有的傲世风骨。你挣脱樊笼,脱离宫海,只为寻得心中想要守住的一份宁静,一份安然,我们隔着千岁洪波,漫步魏晋,漫步山水间。
一段亘古的同行,让我真正懂得了你——陶渊明。
陶渊明作文800字篇4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题记
易经有言“初九,潜龙勿用。”因此,我更愿意唤你另一名字——陶潜。
潜藏的龙,无法施展。何谓也?孔子曾于《易传》中解释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乐意的事就施行它,忧患的事就避开它,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
陶潜,你为一潜龙,腾飞于九天之上,排空驭气奔如电,上穷碧落下黄泉,天下任你之求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而你何能在浑浊的官海中吞吐你的龙息,那些卑劣小人何能与你共主沉浮?何能也,此身何能受此灾?
归去吧!龙腾千里,带着满身志向,带着龙者之傲骨,带着你未被黑暗官海污浊了的金鳞,盘踞回故里。宁可无水而身死,也不可于黑暗官海中污浊你的龙鳞。于是腾云而起,发出一声震耳发聩的龙鸣“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你恋田园,应是秉性。犹记你说:“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对于一位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无奈置于仕途的人中之龙,沉浮于官海,有何快意可言?回归田园,你恰恰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性情的本真。虽生之行休,却精神永存。
当你赋下《归去来兮辞》,淡然归田之时,你便已经成为了“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当后世欧阳修赞道“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时,已揭示了官场上少了一个碌碌的小吏,文学上多了一位不朽大家之事实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愿你高洁的灵魂可以在你笔下的世外桃源安然饮酒,抚弄你的无弦琴。希望你的宅边仍可有五棵柳树,更盼陶潜之名不再勿用。
“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向来天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我于今日轻吟朱熹此诗,清酒一杯酾于菊源,那里应有你不朽的真我之魂。
陶渊明作文800字篇5
我站在那南山下,看那残阳染红的半片天地,我在看,看那漫天的云卷云舒;看那夕阳的无限美好;看那飞鸟的双宿双栖。
鼻翼间围绕着淡淡酒香,朦胧的月色下,我看见了满布青苔的青石板,歪斜的篱笆,一丝亮光在破旧的草庐显现,穿过那盈盈月光下拥簇的菊花,推开“吱呀吱呀”的门。呀!这是陶渊明的世界。
我看见你对酒当歌,笑得潇洒自在,我看见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我知道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在那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官场里生活,你鄙弃官场隐于茫茫人海中。你那高洁纯粹的身影深深的镌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欲问君,可曾悔过?君不答,却意已明。想必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起你虚构的那个世界——桃花源。阵阵歌声仿佛天籁,老人小孩欢乐无忧的画面在眼前浮现。多么惬意!多么自由!那令人向往的世界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触不可得。你怀着一颗纯洁真挚的心,在那黑暗动乱的时代,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天边渐渐泛白。草庐结了点点白霜。在看那屋外,已是芳香盈盈,开满了高洁而又淳朴的秋菊,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的眼倒影着这山光水色,微风拂过,吹起你满头白发,搅乱了一窝淡黄。这一刻你与自然融为一体。你的一生追求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你开创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我在你的诗里仿佛看见了那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一幕。读到你的诗,再焦躁的心,都会被渐渐抚平。
你从我的世界里走过,每当我焦躁不安总会想起你的身影,那颗在淤泥中打滚的心,就会被慢慢洗净,取而代之的是平静与积极。是你让我变了,变得积极向上,我开始过好每一天。我开始执着勇敢的去追求我的梦,因为你,我相信,我的梦想不仅仅是梦和想。
陶渊明你是我心中的净土,是那梦中的淡淡花香。
陶渊明你隐了身,只是不想汲汲于富贵,只是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只是不想满身铜臭而保持文人应有的清高。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的退,退成了隐逸之先宗,开创了中国隐逸文化的流派。你的菊花香不仅在我心里,还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
陶渊明作文800字篇6
在我看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公职,归隐醉心田园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就不认可他人的态度。他远离世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具有莫大的勇气和无比坚韧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渊明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真的就是天天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不见得,他只是一个有志有才却不得施展出来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吗?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和自嘲罢了,谁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绝热衷于经济走势和国际局势?很多人都有过“英雄梦”,只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而已。人类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爱情轰轰烈烈,希望事业蒸蒸日上,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你看陶渊明飘逸洒脱,我看陶渊明落魄无能。因为人无论在哪里生活,都要为自己的父母子女谋三餐,为他们的衣食住行负责。如果你为了自己的好恶,不愿流俗,却苦了家人与孩子,那样的“独善其身”是没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却少了份责任与担当,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对着大自然抒发了,因为他和人类的生存规则是背道而驰的。
人人都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都想过超凡脱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让生命轻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生而为人的悲哀,柴米油盐的琐屑,又有几人能摆脱?小而为自己为家人,大而为国家,一个有志有才的人不应当为国效力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写照。避世写些虚幻的文章类似《桃花源记》来麻醉自己,迷惑世人,还不如多做些实干的事来挽救国家与人们,比如滕子京,比如欧阳修,比如左宗棠他们连续遭贬不也在所贬之地做出了成绩了吗?
陶渊明所过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脱离尘世的一切烦恼,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过着读书喝酒作诗的慢生活,但是他的洒脱只是看起来也很美。可真到做起来,太难!
没有酒精的麻醉,估计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溃。
陶渊明作文800字篇7
陶渊明笔下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挂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这么想?认为他是对的,创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挂印退官,“种豆南山下”去了,但我们要去证明这个观点,就要用一点数学知识。有一种证明法叫“反证法”,即先说假如什么是对的,按照已知条件向下推,发现不对,结论与现在的已知条件不一致,就可以反过来,说之前的那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现在让我们想想:假如说陶渊明真的就“种豆”去了,那么,他的诗,他的《桃花源记》,又是以一个什么方式,什么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间的呢?他早已“不复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么留下的呢?
细细一想,上文的话没什么错,我们的假设通过一系列推论后发现不成立,这时的结论已经很明显:它是错的。陶渊明种豆归种豆,但结论又告诉我们这不对,但他又确实归去了。我们就顺着结论,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对于这件事,结论也只剩一种了。
那是什么?他去“种豆”不会有错,但他每一锄下去,他种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独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给了我们。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鱼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饱经战乱的百姓们。身虽种豆,挂印退官,但他锄土,种豆,浇水,拔草,为的是百姓,为的是我们后人。纵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顶草帽,手握锄头,他又与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着官印的陶渊明又有什么区别呢?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马;陶渊明走了,挂印去“种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吗?
不,不能。无论他戴了多少个“虚拟眼镜”,不论他走进了怎样一个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记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他是为什么而存活的吗?
不,不能!这不是他,陶渊明,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为了一方百姓而活,为了我们后人的一方净土而活!他不能忘却了这些,而仅仅在种豆,因为我们的结论告诉我们:这不是他——一个为百姓而活的人!
陶渊明写过“心远地自偏”,他是在当官是想着归去呢,还是在“种豆”时想着百姓呢?这就是他吧,心远地自偏,偏着偏着,回到了我们身边,回到了百姓身边,送来了一心耕种的桃源,送来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陶渊明作文8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