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的作文的主题和内容必然是紧跟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热点的,写作文是一个提高自己思维清晰和逻辑严谨的机会,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写李清照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李清照的作文篇1
婉约派“掌门人”李清照的《声声慢》曾被古今各文学大家评过,今天我也冒充一下大家小评一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年级的学生张口就来,可见其不凡之处。纵古横今。写词高手千千万万,但能连用叠词十四,几千年独李清照一人而已!
为何这十四叠词备受名家推崇?无外乎三点。
音乐美。十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无奇字,无偏音。难怪几岁大的小孩过目即能吟诵且永世不忘,这就是“音乐美”的极致。
不矫作。曾经一些名家模仿《声声慢》的叠词写法,也能拼凑出格十四叠词,但写完后方觉矫作拗口,而后便自叹弗如,何以?他们是有意为之而拼凑。李清照却是有感而发而“喷涌”。
感情深。这十四字感情隐晦,难以描摹,让读者悲愁。“寻寻觅觅”,她在寻觅些什么?等来的却是“冷冷清清”,不禁“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的文字艺术到此还未结束,下阕还有个“点点滴滴”。这“点点滴滴”在常人看来应该会因前文的叠词而略显得勉强。其实不然,这“点点滴滴”与“细雨”“到黄昏”相应相合,丝毫不勉强。引用宋代名家的评词:俱无斧凿痕。
如果只是有语言特色而五古诗词之深远意境,那就只能是寻常人手中的“打油诗”,哪来的名家推崇?
首先用词平时家常。“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句无生字,无华词,却最能打动人心,“平凡的才是最美的”,李清照卧于木床上辗转难眠。肃杀的秋让她倍感孤寂忧愁。
其二情真意切。“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着窗外的大雁,喝着苦酒,却难浇愁,她想到了已逝的丈夫赵明诚,如果他还未死,此时也许同为收藏家的两人正在赏着画儿,研着墨。这就是一个大词人的奢望,也就这么小,也就这么大。
其三词真。如果不是当时情景的惨淡,也没有后来的《声声慢》,所以有句话叫“诗人的不幸,文学的大幸”。“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p点点滴滴”,情景惨淡,独自守窗,黄花憔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叠词与悲情成就了《声声慢》,《声声慢》成就了婉约派,婉约派成就了中国文学。
写李清照的作文篇2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首《如梦令》带我穿越回古代。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没错,这是李清照的词。
说起天赋,大家肯定会想到近代语言学家赵元任吧?毕竟他有35个博士学位。可是别忘了,他只修过一个,其他的,只是名誉学位而已。既然如此,那也不足为奇了。
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词也是流传千古。你可想得到,这词是李清照14岁时写下的?年仅14岁的她已经开始洒墨作诗。而我们?却还在啃薯片,刷微博。
大家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是稍带几分忧愁的委婉派。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她生不逢时,生活在两代交替,一个硝烟不断的战乱时代。在她40多岁时,丈夫死去,她为了生计,只好嫁给一个流氓小生。但这个流氓小生实在让李清照受不了,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李清照又怎么会对容忍呢?于是,她将自己的丈夫告入狱中。最终,她的丈夫病死于狱中。
于是,李清照又开始孤独一人,并将这份孤独,延续到一生。
淡淡的柳眉,可以与西施媲美的水灵眸子,多了几缕忧愁,朱唇的性感不低于贵妇气质,一把蒲扇拿于指尖,这种自然美,岂是现代人可体会的?
写李清照的作文篇3
我已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已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国人,婉约清丽的闺阁女子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境凄凉的落泊红颜。我走进那个书香飘溢的庭院,探头窥见正直豆蔻年华的易安。她来了。踩着小碎步,拈着香汗巾,顾盼生姿,眉宇间自有一种风采。她看见院中伫立着一位陌生人,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吧青梅嗅”。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宅门拐角外的背影,目送这位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
我头望天高云淡处,雁过无痕。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的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浆声冷冷,“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浆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我远眺,藕荷人连天,江月满星辉。我主力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语还休。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如今分担?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家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多少次独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位千古丽人……此时,我倘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耐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哎!我能葡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欣中荡的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溯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心中的易安渐行渐远,我想留住这位宋朝走来的曼妙红颜,却无法挽留,聊作此篇,以纪念我心中的李易安,纪念远逝的词魂。
写李清照的作文篇4
我眼中的李清照,是支清香四溢的梅花,清高孤傲,却也美不胜收。
一、骄傲的梅——香脸半开娇旖旎
在二十四番花信中,李清照爱极了梅,爱极了它的迎风傲放,独占花魁。于是在那个雪霁初晴的清晨,她走进银白色的院落,轻轻拈去梅花上的零星雪迹,怀着一腔浓重的爱怜,她喃喃道:“香脸半开娇旖旎……此花不与群花比!”,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带着少女特有的矜持与娇羞。亦或,赞颂梅花的卓尔不群分明就是暗喻了她自己——拥有美满的家庭与广博的才学,在女性的声音如雪原般寂静的社会里,她的存在不正像那弄风笑月的梅花么?如此风姿绰约,清雅娇媚。
二、深情的梅——倚楼无语理瑶琴
济南百脉泉畔,登楼抚琴。
那个如云出岫的端丽女子,用削葱般的指尖轻轻拨弄着琴弦,拨动了满屋的芬芳。她轻盈地奏着,时而用不经意的目光向远方眺望——那是她的丈夫赵明诚春日时离去的方向。而如今,冬已临近了,他的身影却迟迟未归。
在李清照的人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大概便是她与丈夫初婚的日子,他们志趣相投,“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可一封出仕的诏书突然带走了赵明诚,也带走了她心里所有的美好和光亮,她也只得与那些闺怨深重的女子一样,“倚楼无语理瑶琴”,等待心上人的归期。
所以,那琴上款款流出的曲子大概是送给她自己。琴声迂回悠长,像诉说着她的涓涓心事,依依情深。
我眼中的李清照,温柔而一往情深,用自己的蝇头小楷,将对爱人的牵挂无声诉说;我眼中的李清照,拥有少女般小小的骄傲,行走在大宋的湖畔,徜徉在诗词的棹歌桨声里。她像吞雪嚼蕊的尘外仙子,心灵一片纯粹,一片玉洁冰清;她用一杆灌了唐风宋韵的笔,微笑着携领我们走进杏花春雨、杨柳堤岸,静放成一株自开自谢的梅花,绝代风华。
且掬一捧心香,寻着她的珠玑妙语,细察那一番温婉与多情。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我眼中的李清照,一支烂漫独秀的梅花。
写李清照的作文篇5
她天生丽质,犹如一朵带露的花,美丽的双眸总是渗满迷人的清泪;她娇花照水,好似一弯遮云的月,妩媚的面庞总是挂着深沉的愁绪。她就这样婉约大方地挪着碎步,来到我的身边,将她的人生际遇向我娓娓道来。
她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标新立异,独领风骚,成为令世人敬仰的女词人。家境优越,和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志趣相投。可惜,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将她的幸福生活彻底打碎。
南渡前,虽时常与丈夫分别,但她还是能和丈夫相聚,这时她只道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叹,她愁。她也有着男人们的豪情壮志,心情激动之时,她会在我面前得意念道:“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时,我深深觉得,她不仅仅是个弱女子,她也有着男人们的远大抱负。
南渡后,最爱的丈夫与她阴阳两隔,所有的金石文物又在逃难中遗失,从此整天以泪洗面。对着窗外发呆,她默念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在寻她的丈夫,盼望他能回到她的身边。但我深知,那是一个奢望,她也只能活在那毫无结果的“寻觅”上。她眼里饱含绝望,对我说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复又吟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说完,她轻轻拭泪,我也悲从中来。我不知如何安慰她,我或许还不懂得人世间的愁,又怎能体会得到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我走到她的身边,拥抱着她,给她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她的身体因为抽泣而不停颤抖,也许这时她才是真正的李清照,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一个会为自己而活着的女子。
从悲痛中渐渐走出来之后,她决定为自己寻找一个接班人,一个能在她的教导下成为能与她不相上下的女词人。但在那个时代,她的行为是令人不满的,所以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女学生。这时,我想到了一个能打消她顾虑的办法。我双膝跪在她的面前,在她疑惑的眼神中对她说:“勿怕,吾愿拜汝为师!”
写李清照的作文篇6
说起中国古代词人,我最喜欢的便是李清照了。上学期班级“课前三分钟分享”活动中,我表演了“李清照买书”的故事。虽然模仿了她的言行举止,但是我却表达不出她骨子里的热血与愤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我相信人人都能耳熟能详,而我第一次结识李清照也是由这首《夏日绝句》开始的,我当时想: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子能写出大丈夫情怀的豪迈诗作?
中国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国家动荡造就了她的传奇,她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女作家。虽为婉约词派代表,但处处透露豪爽之气。
在少女时期,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女子。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知让多少男子着迷?又让多少女子黯然失色?“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她那一颗爱国的心,又为她那瘦弱的身躯,添上了几分阳刚之气。
在那死板的封建社会里,女人们被一条条清规戒律限制了手脚,禁锢了灵魂,只能在家老老实实做女红,但李清照是个例外。李清照空有一颗爱国的心,她恨自己不能像岳飞一样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也不能像辛弃疾一样,踏入朝廷,为国效力。但她却把自己那颗爱国的心化作诗词,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李清照这一生经历了:国愁、家愁、情愁。所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回望历史长河,能集美貌、才识于一身,且又有着阳刚之美,能给人一种力量的,只有她—李清照。
最让我佩服的,并不是李清照那“第一女词人”的称号,也不是她那千古流传的词作,而是她那颗浓浓的爱国之心。
写李清照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