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对电影情节发展和结局的思考和猜测,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自己的想法更加清晰和有力,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勋章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勋章观后感篇1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又是我们阳光团队暑假中第一次活动的日子。
清晨六点二十分我就早早起床了,我仔细检查了小队活动的准备工作,等待着大家的到来。从八点起,顾朱熠、何念泽、范雨茜、姚苏洁和邹金涛陆续来到我家。
九点半,我们端坐在长桌上,开始了暑假第一次阳光团队活动。我们先讨论《活动计划》。我把自己打印好的《活动计划》的草稿发给大家,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后,稍作修改,通过了这份计划,大家还签了名。
接着,大家交流了暑假生冶。顾朱熠介绍了东北之行的趣事,我讲述了美国之行的见闻和收获。我把在美国给大家购买的小礼品赠送给今天来的每位同学,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十一点五十分顾宇飞也从兴趣班赶来参加活动。
午餐后,稍微休息一会儿,我们七人戴上红领巾,在社区居委会黄主任的带领下,乘车来到苏苑二村6幢601室慰问老军人王爷爷。我给王爷爷送上一箱奉化水蜜桃和一箱洞庭西山水梨,并祝贺他“八·一”建军节快乐!我们和王爷爷合影后,坐下来进行了交流了一会儿,原来王爷爷曾经是空军机械兵呢,今天王奶奶带着孙子外出旅游了,只有王爷爷一人在家。
告别了王爷爷,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家,进行自由活动。一个多月没见了,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我们边说边玩,客厅里荡漾着不尽的欢乐。
今年的“八·一”节我们过得真有意义!
七勋章观后感篇2
小时候,我总喜欢问外公,他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军人,而不是找一份更为轻松的工作。
每次,外公的表情都会渐渐严肃起来,他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久久凝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瞳孔中仿佛又影映出了那面闪闪发光的红旗,在红旗前庄严宣誓的那个青涩的小伙子。
外公闲暇之余喜欢写写随笔,摆弄一下家里的那些小玩意,偶尔也会去西湖边钓鱼。谁也不会将这个悠闲的老头与几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战士联系在一起。听外婆说,外公当年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在部队里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体格健壮,一个人能举起三个人才能举起的重量,也不会感到吃力。由此我推断出外公当年是一名“武将”,但外婆毫不犹豫地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还告诉我,外公也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不时能写出几首琅琅上口的小诗来,是个文武双全之人。
我还是不太相信外婆口中的那个外公,于是展开了一次绝密的`调查行动,开始研究起了外公的参军之路。外公平时写下的日记变成了我重要的线索,在经过漫长的寻找后,我终于在外公的书柜深处找到了一本年代久远的笔记本,虽然封面上布满了灰尘但依然可以清晰的看见外公用钢笔工工整整写下的名字,即使在岁月的磨砺中也不曾失去那份端庄。这几天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我心中一阵窃喜。
我坐在窗边,借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专注地看了起来。
卷首,外公是这样写的:当岁月匆匆流逝,我已从那个青涩的小伙变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卸下那身军装到现在,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吧。现在只想用文字记录下那段艰辛与快乐并存的时光。
在这些字里行间中,我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的外公和外婆还很年轻,参加工作还没有多少时日,那时的外公总是干劲十足,全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会去休息,当时他们的任务是绘制地图,要将每个地方的详情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让看者一目了然。可是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测量位置,不能出一点差错,对于细心的外婆来说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但对于比较粗心的外公来说却要倍加小心。多年后的外婆曾经以此事来调侃外公,她告诉我们,那时的外公在绘制地图时比上战场还要紧张,那表情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就摆在他面前似的。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的那番话并非夸大其词,当年的外公确实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优秀战士,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何会与现今的外公有如此之大的差异。
日记的最后一页解开了我的疑惑:
转业后的几天,我一点也不适应这种生活。没有了每天早上的军号,也没有了每天早上规定的晨跑,生活的节奏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但当我看到那套一直挂在我床头的军装时,就会打起精神了,虽然离开了部队,离开了战友,但我依然是一名军人,军人的纪律永远不会改变。也许以后的生活会有许多的改变,只要我坚信自己是一名军人就足够了。
外公的话打动了我,生活本就是随时会产生波动的,也许这些变化会让你措手不及,但你总要学会适应,只要你心中的信念不曾改变那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后来,我听外婆说。其实那天我离开房间后,外公回答了我的那个问题:“因为它是我生活的信念!”
七勋章观后感篇3
一身的戎装,守土一方,一样的热血方刚,一样的似水年华,只是迷恋那雄鹰般的飞翔,心中的梦想不过是“平安”二字,让百姓平安,人民平安,祖国安康,这是中国军人—中国军魂。
何为军人?军人就是刚强,就是永不言弃,就是“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豪迈,淡薄了名利,站到了荣誉的后方,当祖国需要,人民盼望时,就不顾一切,挺身而出,哪怕是流血负伤,甚至是付出生命依然义不容辞,这就是军人—中国军人。
烔神的双眼永远凝视着前方,坚挺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撒下永恒的阳光,当握起那柄寄托了人民和祖国的希望的大枪时,就懂得了坚强,知道了责任,明白了这一生的方向。
祖国和人民不曾忘记,面对滔滔奔腾而至的洪水,谁与争锋?是军人,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又是谁置生死于度外,勇往直前,誓死报国的?军人,还是中国军人于是乎,燃烧的导火索映山红了董存瑞的脸,火舌穿过了黄继光的胸膛……一幕幕壮举在悲壮中上演。
曾有说说:“再苦,苦不过当兵的。”其实他们错了,相比开下,是他们的人生失去了方向,执着的灵魂已在安逸中死去,而军人却恰恰相反,远离了尘世间的追金逐利,让年轻的心在绿营中砺炼的血气方刚,离开小家,溶入大家,日日夜夜为祖国,保土安彊,无数个孤独的夜晚,望着满天闪烁的星光,默默地眺望着家的方向,身为人子,又岂能不牵挂着家人与故乡呢?但离愁不能动摇,他们刚毅的心,只因为他们明白:“大家不存,小家必亡”的道理,祖国的兴盛,人民的安康,让他们更坚定心中的梦想。
有了傲骨的精神,便可保一方平安,这就是—中国军魂。
有了不朽的信仰,便可保国安彊,这就是—中国军魂。
有了神圣的职责,便可使正气长存,这就是—中国军魂。
七勋章观后感篇4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几个蕺山中心小学的代表来到绍兴武警部队,和解放军叔叔搞联欢,共同庆祝“八一”建军节。
我怀着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到了神秘的军营,亲切的身穿军服的叔叔们早就站在门口等候我们的到来了。参观了一圈,部队的生活真是严格得令人咋舌!你看,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丝不苟:那薄薄的毯子居然折得像一块块豆腐干;墨绿色的茶杯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而且方向和位置分厘不差;地上没有一丝灰尘,玻璃窗几乎可以当镜子用……我一边啧啧称赞,一边暗暗吸了口气,心想要是有一天“马大哈”的我来到军营里,这日子可咋过呢?
接着,我们来到了礼堂,解放军叔叔们早就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等着看我们这帮“身怀武艺”的小朋友带去的拿手好戏了!同学们有的跳舞,有的拉二胡,有的讲相声……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看着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出色表演,叔叔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激动得手都拍红了。
马上要轮到我了,我暗暗地鼓励自己上台千万要镇静!“下面请欣赏陈睿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独唱《中华小儿郎》,大家欢迎!”在掌声中,我快乐出场。我面带微笑,把歌唱得又嘹亮又好听,我要把它送给我心目中最可爱的最尊敬的解放军叔叔,以表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在叔叔们雷鸣般的掌声中我圆满完成了任务。
再接下来的项目是包饺子,叔叔们技艺高超。在叔叔们的帮助下,我也学会了包饺子,虽然变成了小花脸,但是我真的很开心。当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我早已饥肠辘辘,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不管了!绅士风度放到一边再说吧,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虽然烫得舌头发麻,但我仍吃得津津有味,一口气要了两大碗,叔叔们不禁对小个子的我刮目相看。
……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大家的欢声笑语却在军营上空久久萦绕,真是“军民同乐一家亲”!在这里,让我祝绍兴的解放军叔叔节日快乐,全天下的解放军叔叔节日快乐!
七勋章观后感篇5
在前一段时间里,部队里一直在组织学习方永刚精神专题教育,为此我也要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永刚精神的演讲稿。其实为方教授写点文字的想法早在听方教授事迹报告会的时候我就有了。在听报告时,我和许多战友一样,眼里都含着泪。方教授感人的事迹、朴实真诚的话语,让这种叫做眼泪的透明物质恣意流淌。人,一旦感情的闸门被打开了,泅了水的思绪便不听使唤,时而杂乱无章时而清晰无比。方教授在我脑海里,一会具体成一个激情四溢的人,一会又抽象成一尊精神的雕塑。所以想写的东西太多,但是又不知从何写起,我的写作欲望在方教授澎湃的激情中难以定位,写了多个开头,设想过多种结尾,都被我否定。多次的自我否定之后,我产生了顿悟,其实,与其这样设定和否定,不如从我的主观出发,顺着我的感动脉络,我相信真诚的力量一定会给在座的战友们一个说法的,就像方教授无怨无悔的信仰一样。
信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方教授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与真理结伴而行的道路上,注定了他拥有平凡的伟大和伟大的平凡。翻开他的人生字典,处处都充满了为这个信仰奋斗的痕迹,每一处都以特有的方式标识着他的信仰与追求,那么坚定,不容置疑,仿佛是一种本质的属性。
人们常说,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是辛苦的汗水,而我认为方教授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心血,是为信仰甘愿抛洒的生命精血。他一路走来,纵有鲜花芬芳四溢,总是无法拂淡昨夜通霄之后,那眉头上残留的让人心疼的一丝倦怠;纵有如潮掌声似海浪层层袭来,但掌声过后,他依旧淡然播散信仰的种子。他始终都是以一个战士的冲锋姿态,燃烧着旺盛的激情,不知疲倦地盯着目标,守住自己的梦。在执着的寻梦旅途中,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坚定的精神行者,哪怕病重转院时,他坚持不坐轮椅,军容严整走出病房,保持军人的威严姿态,保持着信仰的尊严;即使在与病魔作坚决斗争时,他也不忘刮刮脸,剃剃胡须,以保持自己身体和心灵的整洁。
有一个镜头,看过之后我一直无法忘记。1997年,方教授出了车祸,他躺在床上108天,看了43本书,写了30万字的专着。当时,他的脖子被固定了,只能是用手举着书,而且肉体的病痛还时时侵扰。我们很容易去模仿当时的情景,但是,我们把感情到的是手臂酸的痛,痛的苦,却无法感受那种超脱肉体、超越病痛的精神愉悦。那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在他眼中是一个个穿越苍茫抵达信仰陈地的有力武器。所以,他紧紧抓住他的武器如同一个战士紧紧握住手中的钢枪一样,保持着一触即发的战斗姿势,在剑拔弩张的心理攻防中,摆脱束缚,跟上信仰的节拍。所以,他的潜能汩汩而出,把同样的24小时浇灌成不同的一天,让一样的365天变成了不寻常的一年。宣讲1000多次、13部300多万字的专着、100多篇论文、200%的教学任务完成量、8项国家和军队课题……这一连串的数字把他的信仰的密度刻画的淋漓尽致。
天,黑了,他打开一盏灯;天亮了,他心中还装着一盏灯。靠着这盏灯光亮的牵引,他以飞翔的姿势,在思想天空里自由翱翔。方教授的同事说,他家的灯是家属院里熄得最晚的一盏,所以他曾经照亮了更多人的道路。如今,这盏灯虽然因为方教授治病而暂时关闭,但不影响不夜城的天,因为这盏曾经最亮的照耀时间最长的灯,把许多工人、农民、学生和战士的心都照亮了,他们凭借着惯性,顺着这种光亮,徜徉着时代的温暖,与祖国快乐同行。那灯光所折射的和谐光束,是方教授病房前飞翔的白鸽的优美弧线,是方教授病房阳台上“南国红”的浓浓花香,是那一串串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清脆风铃的诚心摇曳,是那一只只写满祝福折叠吉祥的千纸鹤的美丽祝愿。
大连的农民肖素琴今年有一个心愿,就是她的几亩樱桃长大了变红了的时候,她要挑选一些最大最红的送给方教授。我想方教授一定会很高兴的,他一定会弹出漂亮的响指,吹出动听的口哨,因为,他的信仰已经在不经意间又染红了那一大片果园。
七勋章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