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应当有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方案的建议,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心得篇1
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学的习重网任。
那么,提升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一点是什么呢?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既然选择了教师作为终身的职业,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就应当有一种奉献事业的爱岗敬业精神。
?新时期师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
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着对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就会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奋求实,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学的前提。书中说:爱是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热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富有实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书中还说:师爱是的灵魂,是教师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并努力去实践。具备了这样的师爱,就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满腔热忱,真正与学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有力地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的目标。同时,在这爱的交流互动中,教师的师德修养也会得到提升。
需要爱。在过程中,无私地奉献师爱,既是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高尔基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因为,为了学生,教师必然注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会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职业道德标准,会自觉地做到为人师表,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心得篇2
爱心与责任心是相互联系的,爱心是指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这是人做好事情的最重要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做基础,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其中去工作。教师有了这种纯真的爱,就会热爱学校,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就不会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对学生的“无意伤害”。有了这种爱,就会对工作尽职尽责,为人师表,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
因此,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在课间活动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课间活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随时掌握学习的脉搏,以便更好地施教。教师的每个表情,每一个动做都会落到学生的眼中,记在心中,并且与教师的评价联系起来。有时,教师可能是无意的流露,但学生看作如此重要。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爱满天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爱生就是要公平对待有差异的学生。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教师可能需要对某些学生投入更多关注。但不能偏爱,更不允许歧视某些差生。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教师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某些学生。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而博爱是教师做到公正的心理基础。
教师只有在公正的前提下,才能对每个学生付出真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从内心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情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师生情往往超过自然与本能的因素,很少与本能和欲望,与利益的权衡所驱使,她是心与心密切接触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是语言难以表达的强烈的感情共鸣。它是一种摒弃功名目的的纯现代的人间真情。一个教师的人格修养,道德情操。首先集中在这样的焦点上,爱!学生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儿童深厚的爱。”他主张:老师应用整个心灵拥抱孩子,把一切力量与智慧倾注在他们身上。爱孩子的情感是书上学不到的。他取决于者真正为孩子成长而奉献的精神,取决于在实际的与儿童融为一体,和他们休戚与共,推心置腹。
作为教师,不应该,也不允许忽视学生。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实际上是给他们一种无形的鼓励,一种奖励,学生就会加倍努力。教师关注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心得篇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育人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这次培训我重点学习了《师德与师爱》这一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前部部长周济曾在全国师德论坛上提出:“师德师教师最主要的素养,是教师之灵魂。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作为当代教师,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以德育人。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知道这道理做教师的都明白,但真正做到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我深知,只有这样的爱才是学生的根底,学生才会慢慢体会到。另外,爱要有原则,我对学生始终坚持严格、平等,严慈相济,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都毫不松懈。并且课下耐心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经常查阅资料,上网搜一搜好的成功案例。因为我想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所以我要学会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呈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呈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更需要教师每个人的自我修养。正人先正己,者必须自己先受,可见,为人师表必先修养锻炼自己的品德,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每次学习和培训,都让我收获颇多,也有所感悟:今天的学生应该怎样去?我们第一线的工作者该怎样提升自己?我想,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师爱;二要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要有刻苦钻研教学艺术的精神,善于反思,敢于探究。三要不断学习,努力去提高自己全方面的能力,做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远程培训中《师德与师爱》的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标准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领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心得篇4
通过这次培训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亲身体会,从事教学工作的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师德与师爱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在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来呈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必须围绕着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来展开。 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和营养,而且获得了保护与支持,有这种保护和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复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学生也会全力以赴的去学习。“爱是的根底”,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学生的感情根底,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那么我们怎样去呈现这种更好的师爱呢?
首先关怀学生,了解学生。我们要关怀了解学生不仅要从学习生活中关怀,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学生的心理特性入手,来更好的关怀保护学生。
作为教师就需要热爱学生,不能嫌弃和轻视,而要以我们的师爱,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引导他们上进。要善于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合理的给予表扬,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信心,对将来充满信心。
其次,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个性极强,自尊心极强。他们不容许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基于此,对学生的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
第一,平等友好的对待学生。教师在过程中应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能自视高人一等,粗暴的对待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他们有自卑心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会深深损害到他们的自尊,并且使他们更加自卑。教师只有全身心平等友好的接近他们,才能帮他们克服缺点,引导他们走向成熟。
第二,理解和信任学生。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社会阅历、知识水平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只有善于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应给予同情、理解和关心,绝不能采取冷漠和教条的态度。要信任学生,对学生没有依据地无端疑心,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你要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首先要相信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上进的'一种暗示和鼓励。
有人说得好:“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尊重学生就是最好的手段,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第三,严格要求学生。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严格要求也是师爱的另一种表现。高职学生由于根底较差,学习方法等原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但是不能由于他们的这种原因就对他们不严格要求,而放任自流。对学生要“执教以严”,才能“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按照现行教学方7 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训练和教导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呈现在日常细小的和工作中,批改作业、课内外辅导和实习实训等,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教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此外严格要求学生,还要教师掌握合理、适度的分寸,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爱。
最后,要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应公平地、全面地关怀和保护每个学生。不管外貌,性格或性格差异,也不管学生优劣,教师都应一视同仁,不偏爱,不轻视。
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要以关心、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都情愿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情愿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 也都情愿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情愿接近爱他们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情愿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情愿接近的教师。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心得篇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应具备的素质,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通过长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师德,增强自己的敬业精神,适应发展的需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点拨技巧,最重要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中,一切都以者的人格为基础。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示范性与内在感染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合格学生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环境。要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科学的方法,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强师德修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经常反思,严于解剖自己
师德修养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又谈何了解、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人,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再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这之后,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
二、认真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
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是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他们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们每个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因为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善于从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之下,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从对象中汲取营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要诚恳、主动、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教师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行的评价,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和检查自身,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四、提倡“慎独”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内心信念和道德意志,取决于是否达到“慎独”的境界。因为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单独活动和单独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多,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学生,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劳动个性还具有“隐蔽”的特点,其所费耗的精力和心血是难以计算的,伸缩性很大,别人是不易觉察的。这时,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履行师德规范,才能说是真正养成了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