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与影片之间的心灵对话,促进情感的共振,通过细致的描写,观后感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画展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画展观后感篇1
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作品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作品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照例举行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朋友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便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作品研究会书作品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不过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作品《古镇》,作品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作品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但是,色彩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别,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作品面就感觉不到纵深和色彩透视的对比。作者用笔作品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作品刀作品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响亮强烈的虚实对比。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作品面氛围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可期待,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曾经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相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常常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只能跟老师学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老师(特别是自我感觉永远良好而又好为人师的所谓权威专家)的指手划脚。老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意见之一。一定始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成功地自立,那就既要深藏并尊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导的人生经验,才能获得比父辈更大的成功。如果人生永远停留在严父、慈母和恩师的襁褓中,那自己天赋独立的生命就会永无成熟之日。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美术画展观后感篇2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画展,轮到我们班参观了,我们都兴奋不已,走进画展室,琳琅满目的画,手工作品,以及字贴都映入我们的眼帘,我快迅地观赏着,希望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牢牢记住,但是东西太多了,队伍走得也快,所以还是漏掉了许多东西,不过,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纸板飞机模型了,看见了这些飞机模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个飞机模型,也是自制的,但材料极其特殊,许多吸铁石,许多小铁块,还有一些小零件组成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个飞机模型,但自己组装成的总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请来一援军——爸爸帮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东西,又装上别的零件,不一会儿,一架威风凛凛的战机模型就组装好了,我爱不释手,但是爸爸却说:“这十分容易变形,最好不要动,”听了爸爸的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虽然我很小心地保护它,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饭,妈妈吃过饭后在午休,我一时兴奋,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战机模型的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看战机模型,担心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战机模型散架了,倒处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从但是却无法复原了。后来让爸爸拼装,但爸爸说他也忘记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个布袋里,放在桌子的最高处,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也不会忘记这些零件发生一点一滴的事情。
画展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一幕幕忽隐忽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美术画展观后感篇3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作品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内容包括水彩作品、剪贴作品、国作品、木刻作品、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校园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作品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心情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情马上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作品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作品:《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作品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作品,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作品,我发现每幅作品笔法都苍翠有力,作品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作品,那更不用说了,作品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作品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作品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美术画展观后感篇4
?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珍品展》在香港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展。抽空去看看。
我对于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价值从来都是惊奇的欣赏!当第一次接触毕加索艺术时,是我在学画初期得到一本毕加索画集,是表哥从香港买来送给我的,那个时候是难得见到的国外艺术家作品。我就惊奇绘画艺术还可这样来表现?怎么可以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价值又如此之高?不得其解、不得其解呀!为此,有机会我就会观看毕加索的真迹艺术作品展,思索他为何会有这种惊世骇俗绘画艺术,包括看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但是从来就不能让我自己真正理解和信服过,试图剖析他的艺术动机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萦绕之迷。这里可能有艺术家朋友会有认同我对毕加索之迷观,亦可能会有艺术家朋友觉得我是土老冒,无现代艺术细胞,呵呵!不要紧,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吧?更不能停止探究毕加索艺术的想法。
神奇的毕加索,今天,也就是在我看毕加索画展时,看到了毕加索一段语录,让我茅塞顿开,迷底我想应该是解开了,金句的作用是如此有说服力,我所不能明白的问题都让我明了,好一个毕加索艺术,原来源如此“对我而言作画就象参与一种戏剧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里象置身于支离破碎的现实中。”“对我而言创作是破坏的总和,我作画时随即将它破坏。”或许毕加索语录是我洞开欣赏现代艺术之匙。
美术画展观后感篇5
小小的展厅里,明晰的灯光烘托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自己也曾是个恋作品之人,想想曾经小小的成绩和几年冰封沉睡的墨砚,心里也荡起了那么一丝欣喜的气息。
我“游览”着,曾看过许多作品卷的眼睛似乎挑剔了许多,确实,肯定作者非凡的笔锋,妙幻的色彩配比,然而触动我心的却没有,有些憾然……
路本不长,到了“卷末”愈发觉得无趣,漫不经心的扫视,猛地住了,似乎是被什么轻点了心潭的水,但涟漪却荡涤不绝。凝视,便是翻涌无阻的海浪,卷起千丈惊涛拍岸,那一点粉红在枯黄中格外鲜亮,高洁傲岸,清丽典雅。
没错,是菏!漫天的枯叶颓萎地垂下舞裙,没有气力地说着放弃,纯粹的秋的颜色,叶似暮年老人的皮肤,偶尔的突起的叶脉挣扎着,无奈着,但她,红得那么热烈,粉的那么艳美,红与粉的背后不是碧天,而是枯叶,或许因为她是刚烈不是柔美……
?咏菏》?何以之咏,又何以为菏呢?
菏,或许寄予你情感的'作者,也不知如何定下你的名字,便在图下加了诗句的吟咏,悲我未能抄录,悲我没有那么好的言语去描绘你。
我望着你,望着你光亮的外表反射出的自己。她很年轻,她有那么多梦想稚嫩的心经不起风雨。或许吧,寂寞同你一样无声伫立,静了,周围的一切变作白幕,这里只有我望着你,望着不是我的自己。我应怎样面对?同你一样伫立于秋日的萧瑟,多么渴望有同你一样的姿态傲视苍穹。但我无法释然,面对冰冷的现实我包裹着自己,将何去何从?
霎时,菏在眼前摇动,绽开得更大更艳,一阵清香抚着我无边的心跳,述说着曾经的艰辛,我似乎懂了些,似乎悟出些……
散了,离开了……
风凉意未减,狂奔回教室的路上,下弦月的伴随引我到一个未开的野菊,望着同菏一样的颜色,我猛得一惊,笑了,抚她:“要开花,一定会开花,像菏一样”,伴着这句话相信我会到远方。
美术画展观后感篇6
今天,闫老师带我们出去参观画展。画展真是太美了!一进展厅,众多的画出现在我的眼前,令我目不暇接。老师争求了解说员小姐的意见,就让我们分散开自己自由欣赏。整齐的队伍一下子消失了,成了三三两两的人群,分散到了展厅的各个角落。
“哈哈哈哈……”我不禁大声笑了出来,同学们都跑过来,有的问:“怎么了?”还有的问:“你笑什么呀?”我说:“你们看这幅画,多么有意思呀!画中画的那个小男孩儿在跳舞,和螳螂的在跳舞,和螳螂的动作十分相似,多么可笑呀。还有一幅画中的女子被画得很大很大的,身子也很庞大,就是两条腿又短又瘦,多么可笑呀!”同学们听了,也不禁笑了起来。
我们又去看诗,这儿的诗句太美了!诗画相配那更叫绝了!有的说:“真不亏是有名的文学家!”有的说:“就是嘛!能写出这样的诗,画出这样的画那肯定是有名的人物。”
这儿的环境更是美。不信你就听听。
我从展厅出来,一股花香扑鼻而来,我被这香味所吸引,随着香味走去,便来到了花坛,花坛里面鲜花竞艳,红的、黄的、白的……姹紫嫣红,香气浓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天上的仙女,也让我想起了展厅里的画。这儿,画也美,诗也美,环境更美,希望你也来欣赏呀!
美术画展观后感篇7
近年来看过两次印象派油画展;一次是在2005年4月香港艺术中心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一次是2007年3月于东京上野公园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的《19世纪艺术家们的乐园》。两者相加也算看了不少,其中印象较深刻的有:梵高的《画家的卧室》,德加的《舞蹈课》,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莫奈的《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嬉戏》,莫奈的《七面鸟》,雷诺阿的《抱猫的女孩》等等;这些佳作均与此前看到的印刷品有极大的出入,无论颜色的偏差,层次感,笔触痕迹以及色调效果均有很大的区别。
且看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就可知此公的画果真名不虚传了;一笔笔点染的绿色树叶,是那样的有条理,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狂野的成分,斯斯文文的,把那巴黎郊外阳光底下的蓬图瓦兹小景写得那样的温婉,那样的幽悄和绚,其笔触有条不紊,没有一点混乱的感觉,整齐有序,雅致大方,色调浓重而和谐,给人予一种很舒坦的感觉.
莫奈的《七面鸟》,极尽树荫以外的阳光感,其光与暗的对比,更显外面阳光的明媚,不是通过画家当时现场的观察是难以刻画得如此唯妙唯俏的。
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粗中见细,动中显静,小小的变形而不显怪,仍觉厚重稚拙可爱,色彩调配和谐悦目,不失为其早期的杰作。
德加的《舞蹈课》,写的是芭蕾舞教师于勤-佩罗的课徒情景;佩罗的神态,女演员的动作都充分显示了德加写实工夫的独到之处,此幅画无论用色,用笔,构图及人物的神态都堪称一绝。
还有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值得一提,此画以点彩形式写海浪可谓一绝,给人一种从印刷品中所不能感受到的视觉冲击感觉,每笔都浓浓重重,整整齐齐的,绿与蓝的搭配,把那海水写得很透亮,很有动感。(此前我最不喜欢点彩派绘画)
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梵高的《画家的卧室》,色彩在喧闹中见自然,用笔显闲熟老练,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而言,以上所述之印象派名作,看不出有什么狂怪与哗众取宠的成分,没有凌乱,肮脏的感觉,不俗气,一样是和谐雅致,斯文大方;可见中西画理趋同,一样要讲境界与格调,不能乱来.
美术讲座观后感范文
今天聆听了本班宋阳爷爷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关于美术鉴赏这个话题,之前我只能说我只知道它的存在而已,当我用心地感受时,对我来说这是一段“美的历程”。从前不懂美,不懂那些大师的廖廖几笔究竟蕴含了什么样的意境,到如今恍然大悟般那就是一种对情感的陶冶。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西方的大师画人物,也画风景、静物、肖像,对象只是作为启发他感受的一个材料,什么东西都可以感受,都可以入画,都可以进入到他的感情。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有很大的区别。西方早期的风景画,也不是实际的写生,而是在室内闭门造车,画一个大概,因而不是太生动。西方真正的风景画,是印象派油画,真正是对景写生,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种风景里面,早上、中午、晚上,即使同一个对象也不一样,这是很写实的。中国画的构图以山水风景为主,一般都是立幅的,山从下面开始,一层一层往上。它的`构图比较雷同,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起、承、转、合。
身边的美术作品无非就是老师同学的字画和一些小巧精致的手工艺品,可是建筑也是美术作品,它是由建筑师倾尽心血的成果,汗水的结晶,身边的绿化又何尝不是呢?那是园林艺术作品啊!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我已渐渐明白美术作品就蕴藏在生活的每一处,每一个细节中,淡淡散发光芒。后来,我们又观看了几幅崇州画师的作品,初看,画很简单,细尝,就慢慢体会到画家画这幅画时的心情,慢慢品出其中蕴藏的韵味。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所以,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提高对美的感觉力、鉴赏力。我想和我的同学一起成为那样的人,具有那样的优良素养。
美术画展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美术教师事迹7篇
★ 美术狮子教案7篇
★ 美术手工教案7篇
★ 美术绘画教案7篇
★ 幼儿美术教案7篇
★ 陀螺美术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