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的提升是离不开认真写教学反思的,作为一名老师,小伙伴们需要不断地撰写教学反思,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口语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口语教学反思篇1
本次口语交际“劝说”,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建议中,编者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教学时要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劝说。
我首先以学生生活中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入本次的口语交际活动, 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特别积极,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听着学生妙语连珠,我不禁自责起来,平时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太不应该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更是适应社会的需求。那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怎样才能得到切实的发展呢?
1、结合推普,培养口语交际意识。要求学生在校交流时得用普通话。因此,教师可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这就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2、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说、爱说、乐说。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如“实物演示” 、“渲染音乐” 、“表演体会” 、“语言描述” 、“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想说、爱说、乐说的兴趣,真正地做到“我口说我心” 。
3、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不善于交谈的学生,多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多些“夸张式”的表扬,多给他们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3)群体间的互动。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4、激活思维,促进创新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的。想象是创新之母,给学生提供空间大胆想象,然后进行口语交际,既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这次《劝说》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就故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设置了关卡,提高了交际的难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劝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完书上的例子后,我又叫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事例,进行交际,让面更宽。
口语教学反思篇2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趣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春游好玩的地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有效互动氛围
课堂上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学生说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使得学生愿意尽情地展示自我,兴趣盎然地参与交流。
2.创设有效互动情境
我国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有人说:“环境塑造人。”这些话很有道理,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所以,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如 “合作设计方案”、“评选最佳方案”、“跟父母请示”等等。学生情绪因此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增强,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3.丰富有效互动的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的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人景 互动。
今后教学中,我会在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给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有效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味,从而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教学反思篇3
口语交际课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设置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而目前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这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失去基础进而导致发展缓慢”。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势在必行的。而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任重道远。那么,如何培养呢?本学期的两节口语交际课让我感触颇深:
案例1:
口语交际《我会拼图》这节课的两个教学要求是
1、说说你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
2、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在备课时,我把第一个要求作为口语交际的重点,而对于第二个要求,我认为学生说不出来什么,只要找两个学生大概说一说就行了,最后还得教师去评一评。
上课时,我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指导着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多数学生能够把拼图的'过程说出来。看到教学目标已经达到,我心里很高兴。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看着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心想找两个优生说一说就可以了。我先提问了学习委员王岩,只听王岩说:“于明丘拼的小猪很可爱,他在介绍拼图方法的时候说了‘大小不一样的圆’,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好”。听了王岩的评价,我心底的那根弦被拨动了,虽然他们的年龄还很小,虽然他们的话语还很稚嫩,虽然他们还谈不上阅历,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我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决定让学生畅所欲言,于是我的心弦一次又一次地被拨动“于佳慧拼的小猫多调皮呀!于佳慧在拼小猫的时候一定很用心。”“是呀,我在用订书器订小猫的尾巴的时候都把手弄坏了。”于佳慧赶忙回答。“赵伟说得多清楚啊,现在我也会拼小猪了。”“我觉得徐良瑞的小熊猫拼的最漂亮,他用大小不一样的圆来画小熊猫的头、身体、耳朵和脚,真聪明。”……
案例2:
口语交际《该怎么办》,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小明每天帮王爷爷取牛奶。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让学生说说小明该怎么办。在备课时,我围绕着小明不要钱预设了几个推辞的办法。上课时,王博说:“我会先把钱收下,等到王爷爷过生日的时候给王爷爷买生日礼物。”听了王博的回答,我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无形中已经被束缚住了,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个性是张扬的。
此时的我深深地感觉到,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们应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顺之天性,面向全体,有教无类,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进而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口语教学反思篇4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五要素,位于五要素之二的“说”——口语却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的薄弱环节。“哑巴英语”成了过去多数人无法挣脱的现象:初中毕业生无法回答简单的“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大学生在请求帮助的外国友人面前无言以对;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大学毕业生到国外留学无法与外国人沟通等等。这些现象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提高英语的口语水平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地步。
如何有效地解决“哑巴英语”这一问题一直为广大教师所关注。常言道: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只有这样,方能做到对症下药。对于“哑巴英语”造成的原因,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传统应试的弊端。考试一直是传统应试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而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教师”往往是指最有办法、最能精确抓到考题的老师,而学生要的也就是会抓重点并切中考题的老师。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为了升学率,老师们在教学中更注重的往往也是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或操练等应付考试的办法。而口语未列入高考考试内容,因此被忽略成了其必然性。这样一来,分数再高的学生也有可能在英语口语方面是哑巴了。
二、传统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弊端。传统的理念认为知识的传授过程即是一个灌输过程。许多老师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为了确保学生能更掌握所传授的知识,常常不可避免地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都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口语练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如此一堂课上完,教师愈是疲惫不堪,学生愈是收获甚微了。
三、学生缺乏自信心。许多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往往不敢开口说英语,总是害怕由于说错或语音不准而招来同学的嘲笑。当他们被提问或被要求对话时,常常会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这些现象都不仅体现出他们害羞的心理,还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我国近年来提倡的素质和新课程改革就是英语教学上的转折。应试的种种弊端已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被淘汰的趋势。而新课程注重的是根据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展开教学的。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语言项目不仅能掌握、识记,更重要的是把它们运用到实际中来。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这一语言重要的不是语法或时态的生搬硬套,而是要能够学以致用。如果学生不能够把它运用出来,那么所学的语言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学生也将会更加确信英语学习的“无用论”,以致把它扔到一边去了。
为打破学生学习英语的被动局面,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从根本上向“哑巴英语”告别,我的做法是:
一、营造语言环境。我们知道一个小孩之所以能学会说话,主要是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语言环境中,每天他都能听到来自周围许多人所说的话。而他本人也不断地进行模仿,渐渐地由能发出单音到多个音节以致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说明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我在上课时采用英语来组织教学,用英语来解释英语。尽可能避免用汉语上英语的现象,不再把所有的文章或对话都翻译成汉语,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适当运用母语。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听说英语,从而为英语口语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口语与课堂教学是密切相关的。一些平时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学生,其口语表达能力会强一些;而另一些较为腼腆的学生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表现出很不自信,其口语自然就差一些。因此,我在教学中便常常投入情感教学,真诚地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大胆开口,不要害怕出错。不但在课堂上要大胆说,而且在课后也要随时运用日常用语。我在教学中还适当运用了“thank you / please / well done / never mind.”等有助于激励学生的词,使学生很受鼓舞。每个班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在课堂上跃跃欲试。
三、改变教学方法,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上,我提倡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练。老师扮演的角色是总指挥,而不是激情演讲的演说者。对于阅读文章或对话的教学,我采用了引导复述、对话、讨论、即时背诵等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还达到了锻炼学生人人动脑想、个个开口说的目的。
四、及时表扬,强化成功体验。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把口语水平提高起来,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就要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尽量找到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并及时对其成绩加以肯定,使其在享受“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把胜利的喜悦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
应该指出的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未来将会是任重而道远的。而困难与挫折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的问题,但其中往往会蕴含着成功与希望。关键是:老师要循循善诱,学生要持之以恒。
口语教学反思篇5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下面这一教学片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有趣的游戏》,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快乐,还让学生交上朋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说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绢。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有趣的游戏》一课时,看到学生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于是我就临场大胆地决定抛开场地的束缚,尝试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玩中、在游戏中进行口语交际。
爱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玩各种游戏。然后,及时地发表意见: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我有一个想法:我们班级能不能来举办一次游戏节活动呢?这样,就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参加,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分享游戏的乐趣。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个个“耶、耶…”蹦啊跳啊…这时,我作补充道:要把游戏节活动办好,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我建议,这节课,我们先来做第一项准备工作--评选最有趣的游戏。学生一听这节课的任务是游戏,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参与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
此片断,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与以往的教师揭示课题,让学生看图说说有趣的游戏相比,我想其效果会大相径庭。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必能有所收获。
口语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关文章:
★ 口语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