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体会的时候,都要梳理好自己的思路,心得体会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有了收获之后所写的一种文字,王科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桂花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桂花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桂花雨》,作者很巧妙地运用借物喻景这个修辞手法抒发了对家乡的感情。文中的每一个字是那么扣人心弦,让人一读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文中的内容使人荡气回肠,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书上说:“中秋节前后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八月,桂花开得异常旺盛,仰头望去,那点点黄花,有如天空中那点点繁星。作者家里的这棵桂花树的香味,不说是十里飘香,也足以将前后几十户人家全部浸在香气里了。可是,八月也是个台风多发的季节,风一吹来,枯萎了枝叶和花瓣的还好,没有枯萎的花瓣被吹下来,落入泥土之中,就再也没有以前的新鲜的味道了。这天,妈妈正盘算着收获这些桂花,“如果不刮台风,我就可以收几箩筐。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奶奶,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时,她抬头一看,天上乌云密布,就知道要刮台风了。于是,她马上招呼大家摇桂花了!这下可把琦君乐坏了,因为,这是她童年里最快乐了的一件事。
后来,作者琦君搬到杭州读中学时,那里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那才真是香飘十里。作者每天都要去那里赏花,回家时,总要给母亲带满满一袋子桂花。可母亲总是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作者的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令我陶醉不已,回味无穷,并不是母亲觉得两处的桂花不太一样,而是向我们展示了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倾注了全部心血,已经成为她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桂花雨》看似作者写她母亲对桂花的喜爱,其实质是借用桂花,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
月是故乡明,你是否也有类似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桂花心得体会篇2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桂花雨》。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讲的是故乡童年那个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我没有摇过桂花,但读了作者的描述后仿佛身临其境,眼前出现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收桂花时的情形。读了这篇课文,我也喜欢上了桂花。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那股迷人的香气直往人心里钻。不信?到了八月份,你可以去县政府广场转一转,总能闻到一股迷人的香味。桂花还不与繁花斗艳,有一种谦让的品质,更让我喜欢。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它没有野菊娇小可爱的模样;它没有玫瑰万紫千红的颜色;也没有玉兰引人注目的美貌;更没有腊梅顶天立地的气节。可在万花之中,作者却还忘不了桂花,因为桂花是她童年时代一道不可抹去的风景,所以桂花雨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虽小,但永不磨灭。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字字都饱含着母亲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难怪诗人李白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啊,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谁能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桂花心得体会篇3
在妙趣横生的暑假里,我趁着这大好时光,在家里重温了琦君的《桂花雨》。再次品读,有了一番新的感触。
?桂花雨》是琦君出版于1976年的书,已经算“老古董”的级别了,它早已过时,可当我一打开,立即又一次被迷进义军式那淳朴又风趣的文字世界里了。
“一个悠远而深沉的橘园,一段真挚而落寞的往事”,这句话是人们对这本书内容的评价。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难忘:“我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
多么美的意境啊!繁花大地,散发着清香,于是她父亲吟诗,母亲做桂花卤,过年的时拿来做糕饼,平时和在茶叶中泡茶。
琦君是我佩服的人之一,我来介绍一下吧!
琦君:知名女作家,1971年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小时候由家庭教师教授诗经、唐诗等古文,十四岁考进弘道女中,中文成绩名列前茅。中学毕业后,经过会考直升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
琦君的作品繁多,有《义军小品》、《水是故乡甜》、《琦君寄小读者》、《桂花雨》、《烟愁》等。其中《橘子红了》还拍摄成电视连续剧,轰动一时。她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更获得了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以及金鼎奖等诸多奖项的肯定。
文章之所以感人,就在一个“情”字,琦君沒有深奧难懂的词句,只有最简朴的语句,和平易近人的描写,以及細膩的笔法,最后用加上最真挚、最浓厚的情感,交汇出一篇篇动人的文筆,不管是写物、写景、亦或写人,这种最自然的情感,流露出最真切的感受,所以才能获得大家的共鸣吧!
桂花心得体会篇4
这是本有年代感的书,这些故事看似平常;却可以带给人道德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善良的力量……
我最喜欢书里散文《桂花雨》,它就是这本书的典型。一个十三的少女——私生女婉灵,因为自己的身世,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受苦。不管她做什么,怎样讨好别的孩子,换来的都是人们无边无际的冷漠!但无论遭受多少白眼和歧视,她都为自己的尊严而战,顽强地活着。
每年八月村里都会有摇桂花的仪式,全村老小都会去要摇。摇下来的桂花要一尘不染,人心也会“一尘不染”。但有两个人不能去摇,一个是十五的长腿二鬼,因为他一年到头光着脚以至于脚上全是泥巴;另一个就是婉灵。没有人和他们玩。雀芹家的桂花树有如神树,怕占染婉灵的?气不让她靠近。
在我看来这是都是因为村民思想愚昧而产生的想法,毫无科学依据。每次摇花她都站得很远静静的看着,没有觉得命运不公,只是在心里暗暗渴望自己也能去摇花,也没有因为父母的原因而有任何抱怨。她这种善良的心和包容的精神让人感动。
终于有一次,命运拐了一个弯儿。长腿二鬼偷偷给桂花树放了一把火,当时婉灵发着烧一看见有火,不知哪来的力气,一边提水一边喊人,最后火灭了,桂树得救了。婉灵没有因为大家不让她摇花,也没有因为大家把她看成是另类而放任树不管,之所以她这样做只是因为桂树在她心里很珍贵,它承载着村里人的习俗!我想她也期盼着有一天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摇一次花吧!
婉灵那么瘦弱的身体却有宽广的胸襟,默默地包容着全村人对她的排挤,还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桂树,这种无私的行为不值得我们赞美吗?
大家一开始很感谢婉灵,可是一些心里阴暗的人却怀疑是这件事是她自导自演的,尊敬的目光立刻换成了怀疑的眼光。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气愤,如果我在场一定要告诉他们:你们太过分了,怎么能这么对一个孩子,你们对她的所作所为都仅仅因为她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身世,这是她的错吗?这是她妈妈的选择,她是无辜的,她没有做错任何事!你们怎么忍心这样对待一个善良的孩子呢?
幸好,最后婉灵因祸得福,村民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给这个小女孩带来的伤害而感到惭愧,大家终于接受了她,她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摇花,一起上学,她成了平常的孩子。但是这个“平常”对她来说却来得那么难!
如果你也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欣赏欣赏书里孩子们的“心灵之美”!
桂花心得体会篇5
暑假里我看了《桂花雨》这本书,书中主要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的童年趣事以及和大自然、动物们的来往。其中的“蟹酱字”这篇文章留给我的感触很深。
“蟹酱字”讲述的是作者琦君小时候字写的不好,而她很爱吃蟹酱,她母亲就把写的字比喻成“蟹酱字”。因为字写得像蟹酱总被老师叫重写,所以很不喜欢习字。后来上大学遇见了夏老师,她把“蟹酱字”的故事讲给老师讲听。于是夏老师常鼓励并教她练字,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作者觉得自己没天分就不想练了,她的恩师来信勉励她写到“书法进步,几出吴君上,读书习字,不可一日间断”。虽然她最后没有成为书法家,但她把这份坚持用在了写作上,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
作者让我最敬佩的地方就在这里,虽然先前的字不好看,但作者不断地想去练好她的字,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这不经让我想起了《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他坚持不懈地观察昆虫五十年,写这本书花了三十多年。他还长时间地观察了数百种蜜蜂,才将蜜蜂的习性和特征写得如此真切形象。让我们每次读到此书都能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昆虫的喜爱。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也是,他为了写这部药物书,不但在治病时积累经验,还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有时上山采药好几天不下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习书上没有的知识。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几年之后,他回到老家,开始写书,用了整整二十七年,终于编写完了《本草纲目》。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如果你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坚持做一件事不放弃,总会有收获的!
桂花心得体会篇6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在书架前徘徊,一眼便望见了那本崭新的《桂花雨》。小心翼翼的翻开书页,流连忘返的世界在我面前光彩夺目。
?桂花雨》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本书以桂花雨这个故事为首讲述了8篇儿童故事:桂花雨、灰娃的高地、雪柿子、麦子的嚎叫、一只叫凤的鸽子、阿雏、野风车、疲惫的小号。本书以孩子为中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朴素但却又让人感动不已的故事。
我翻开了书中的《阿雏》,阿雏在一次去看戏的路上失去了双亲,阿雏的父母与大狗的父亲一起落水,识水性的大狗父亲不但没救阿雏的父母,还把这件事成为了日后的谈资。我溢起了几丝愤怒,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冷酷无情。阿雏开始对全村人产生了憎恨与厌恶,他变本加厉地恶作剧,甚至还被赶出了学校。我心里五味杂陈,可怜,厌恶,更多的是愤怒。每一个孩子都是生性善良的,如果村民们不这样谴责他的父母,阿雏也不会像这样顽劣;如果每个人都给阿雏一点爱,阿雏的生活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阿雏的憎恨开始转移到大狗的身上,阿雏和大狗坐着船飘到了遥远的芦苇荡上,荒无人烟。阿雏承担起了一切责任,搭帐篷,找食物,最后还把自己的衣服给了大狗穿。最后为了抓捕一只野鸭,下水一去不复返。看到这个故事的最后,我不禁泪光闪闪。虽然阿雏调皮捣蛋,但他更是一个内心善良,坚强勇敢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正是他内心的善良柔情的指使。他几乎是所有人们最讨厌的对象,但他的善良与坚强,在那最后关头如清泉般从心里溢出。如果村民们给予阿雏一点爱与呵护,阿雏便不会这样调皮,这件事更只会是想象。爱能使一个人绽放最美好的自己;爱能使一个人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看完《阿雏》,我的脑海里涌出了那一段回忆:五年级时,我的数学成绩突然下降了,妈妈便每天晚上帮我补习数学。但我很固执,总认为妈妈说的是错误的,坚持自己的说法。一天晚上,妈妈再次与我意见不和,我气愤极了,一把抓起作业,跑回房间关上了门。第二天当我打开数学课本时,一张纸飘了出来,落在地板上。我立马认出了妈妈的笔迹,上面工整地写满了数学公式与妈妈的方法。背面写着几行字:女儿,妈妈不是不认可你的方法,而是这道题有更好的方法,妈妈怎么会害你呢?我心头一颤,妈妈工作那么累,还要熬夜帮我写公式,为了我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我看见了爱,无形的爱,一直笼罩在我身边。没有哪一个母亲会害自己的孩子,我想:尝试一下妈妈的方法吧,错了也没关系。在上数学课时,老师点到了我上台解一道题目,我毫不犹豫的使用了妈妈的方法。在我做完后,老师的眼里闪出惊喜的目光。他大声宣布:“这是一种新方法,把复杂的公式简化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新方法。”说完便向大家讲解我的方法。我感动不已,在漫漫长夜中,面对我的愤怒斥责,妈妈没有以相同的方式来回报我。而是默默地给予我力量与爱。回到家后,我开始接纳母亲的方法,把两种方法贯穿融合。而母亲也一直默默的支持着我。终于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我心里清楚,这是爱的力量。从拒绝到接纳,从固执到变通,这是爱让人发生的改变,这是爱的力量。
再想想阿雏,他从小就未曾拥有过爱与呵护,缺失的爱让他变得偏执顽劣。因为父母的死成为了村民们的谈资,让他激起了对村民们的愤怒与憎恨;因为社会的冷酷,才让他的行为越来越恶劣,最终害了自己。人心生来就是纯洁的,而爱就是心外的一层保护罩。保护罩缺失了,自然会被世俗所玷污;而拥有着自爱仁爱的人心,自然会变得清高,美丽。
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人心里绽放最纯真的色彩;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使人心里迸发最伟大的情感。是啊,爱这个时代如钻石般宝贵的东西,爱是每个人心里最纯洁的美丽。如果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事物给予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桂花心得体会篇7
婉灵一向被大家排挤,最终为什么能参加摇花——这件不是仪式却充满仪式感的事情了呢?这还得从一场火说起。
婉灵之所以会被邀请摇花,是因为同样被排挤的长腿二鬼放火想烧了桂花树,被婉灵发现了,当婉灵救火快撑不住的时候,大人们才赶了过来,最终将大火扑灭,保住了桂花树。
经过这件事,村民们才醒悟过来:原先这个微不足道,甚至有点奇怪的小女孩,内心竟是如此地纯净!
可是,没多久,婉灵要走了,十几二十几个孩子,把她追了回来。好报来了:允许婉灵摇花!
经过这,我明白了:无论外表多丑陋的人,内心也能够是纯净的。有纯净心的人,就有完美的回报。这让我想起了一则伊索寓言:
一只蚂蚁想喝水,结果自我没喝到,倒先溺了水。一只鸟救了它,可当鸟回到树上时,一个猎人轻手轻脚地走到鸟背后,想用捕鸟胶粘住它。蚂蚁迅速追上来,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猎人一下慌了神,蚂蚁趁机提醒鸟快逃走。
这则寓言很好地说明了好人有好报这个道理。虽然我年龄小,没有经历过,但我相信,现实生活中必须发生过这种事情。
所以,人要拥有一颗纯净的心,并且不要以貌取人。
桂花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老子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