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认真编写教案是确保教学进度按时完成的关键,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认识生活中的折扣现象,理解折扣的含义。

2、能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并能准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3.在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感受折扣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折扣问题。

?教学难点】能应用“折扣”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孩子们!五一和国庆期间,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的手段,你见过哪些促销手段?(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

(2)、有些同学提到了“打折”,大家看,(出示课件) 你认为打折之后去购买商品,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打折有关的数学问题——折扣。(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师:对于折扣,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知意义 。(2)、会运用

刚才有同学提到他的理解,那是这样吗?在这节课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好,让我们进行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折扣的意义

1、任务呈现:请大家自学书9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有困难的组内互相帮助。

(1)什么是打折?

(2)几折表示( )也就是( )

(3)八折=( — )=( )% 九五折= ( — )= ( )﹪

(4)八折表示什么?九五折表示什么?

2、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后完成,如遇到困难可以组内互相帮助。

3、展示交流

(1)明确”打折”的含义

打折就是商店降价出售,几折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2)明确“九折”“八五折”的含义

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百分之九十。

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谁是谁的85%呢?谁能说一说八五折的具体含义?

(3)及时巩固

也就是说,折扣都可以转化成百分数,是这样的吗?那你能不能很快地将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你能说说这些折扣的意思吗?(课件出示图)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描述。

七折 六五折 八八折

(4)小结

同学们,我们说了这么多折扣的意思,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现价是原价的85%(或十分之八点五)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折扣知识,下面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折扣知识帮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任务二:用折扣解决问题(例题4(1))

1、出示例4的第(1)题: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小结:孩子们,你们听明白了吗?他是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解决的。看来呀,关于折扣的问题我们只要把它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就能顺利解决了。看来这道题没有难倒大家,好,来道难点的。

2、任务呈现

幻灯出示例4的第(2)题: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3、展示交流

是啊!九折就是便宜了一折,我们是说打九折销售,在国外有些国家就说成降价10%。说法是不一样但意思一样吗?六折就是便宜了几折,八五折呢?

4、比较上两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刚才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都已知了原价的折扣,求现价和便宜了多少钱,在解答方法上我们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折扣问题的应用题其实就是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可以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去解答。

5、同学们!通过这几次的购物经历,老师发现大家理解了折扣的含义,其实关于折扣还有很多的小奥秘。如果商场打折你最想让他打几折呢?也就是折扣数越小越好,刚才有同学提到0折,其实0折并不是不花钱,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

看这道题,同一款米奇书包,在a店打八折,在b店打九折,如果是你,你会到哪个店去买?

那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书包的原价,你还会这样选择吗?a店原价95元,b店原价80元。想想看你要去哪个店去买?非常好,大家都拿出笔来开始计算了。

小结:同学们灵活运用折扣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不错。看来我们在购物时,不能仅看折扣,还要看这件商品原价,当然我们还要注意这件商品的质量、你是否需要等等,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手段所蒙骗,做一个理智地消费者。

好,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检测一下吧?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一、填空、

1、七折=( )%=( — ) 95%=( )折。

2、九五折表示现价是( )的( )%。

3、一件衣服打六八折销售,就是便宜了原价的( )%

四、解决问题

一个书包原价100元,现在商店打八八折销售,买这个书包现在要花多少钱?便宜了多少钱?

2、结果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3、反思小结

折扣是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例子,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非常广泛,这些知识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能做个有心人!可不要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打了“折扣”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1)如果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 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 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型

教学关键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4+3+1=8

教学反思

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一、复习: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l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l要求地上有几只小鸡,该怎样求?(把这3个部分合并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l教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道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加

l连加算是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成5+2+1,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

l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

l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2、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l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l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l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l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

看图。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该怎样计算?

2、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l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l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l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4、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1;2+1;(—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篇相关文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6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3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7篇

小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8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模板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7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