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教案7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案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理解与共情能力,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以下是王科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踩高跷》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踩高跷》教案7篇

《踩高跷》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踩高跷往前走,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⒉同伴合作完成游戏,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⒈高跷人手一副。⒉积木、小椅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相反游戏导入。

⒈教师简单介绍游戏的玩法,如我伸左手,你伸右手;我蹲下,你站起来;我向前,你向后;我往左,你往右。

⒉教师发令,幼儿集体游戏。

⒊请个别幼儿做发令人进行游戏。

二、探索尝试踩高跷。

⒈(出示高跷)谁在表演的时候要用到它?那它是怎么玩的呢?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⒉请幼儿自由练习踩高跷。

⒊怎样才能走得又稳又快呢?请幼儿自由练习尝试怎样走得稳、走得快。

⒋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⒌幼儿再次分散练习,教师指导个别幼儿。

三、游戏:我是小小杂技员。

⒈游戏一:幼儿分六组纵队两队两对对面站好,在每组的中间用椅子设置障碍。每位幼儿需脚踩高跷s形走,走到对面的同一队的小朋友处,然后对面的一名幼儿出发,游戏依次进行。途中若从高跷上落下,应立即在落下处站上去,继续进行。

⒉评选走得又稳又快的`幼儿为合格杂技员,并鼓励个别能力稍弱的幼儿。

⒊游戏二:在游戏一的基础上,幼儿还要跨过积木障碍。

四、放松活动。

⒈幼儿自由地在场地上捏捏腿,做放松活动。

⒉整理好高跷,回教室。

《踩高跷》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大胆运用高跷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发展创造力;

2、促进平衡、弹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器材高跷每人一副;

2、划出足够的场地,确保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

活动过程

1、讲解玩法

两只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并掌握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2、自由玩高跷。

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与几个小朋友一块玩,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创造出高跷的'多种玩法,教师还可以请个别幼儿演示,并鼓励其他幼儿尝试这种玩法。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的是“利用情境贯穿游戏活动,引领幼儿体验体育游戏之快乐”虽然孩子在游戏中足够体验了一把快乐,而且活动氛围很浓郁,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去。

幼儿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游戏的比赛环节中体现地更加明显。教师这时候要利用情境来想办法设计适合所有幼儿的教学环节,就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必需沿着这条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挑战,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点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同一层次上的幼儿进行比赛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教学中的活动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每一个细节。活动中开小火车的环节,高跷是否先拿在手上,绳子事先要卷起来,以免甩到其他幼儿。在自由练习的部分,教师要注意规定幼儿练习的场地,不要让幼儿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在比赛中男、女的人数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为比赛也要显示出公平的原理。

在活动开展前我和幼儿一起踩过高跷,让他们自由地练习过,能力强的幼儿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则需要老师帮忙。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幼儿自由练习是完全不够的,还可以渗透在晨间活动,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踩高跷比赛。因为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比赛为主,所以活动前的练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踩高跷》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

2、尝试踩高跷,发展平衡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踩高跷录像或挂图。

2、欢快喜庆的音乐

3、每人一副用易拉罐和粗皮筋做成的小高跷。

三、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出

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欢庆元宵节的,元宵节有哪些活动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了解踩高跷是欢庆“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技艺表演,由舞蹈者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二)观看录像,让幼儿观看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踩高跷来庆祝新年的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出示自制小高跷,让幼儿认识,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做的?先来了解高跷。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体验初步踩高跷的感觉。

对于胆小的幼儿,可以让其两人结对,一个踩高跷,另一个搀扶帮助其保持平衡慢慢尝试。

(三)探索尝试踩高跷。

1、今天森林里有一场特殊的元宵晚会,踩高跷比赛,你们想去参加么?呀!我们去这么多人,可狮子王说了要看看我们班谁最会踩高跷就选谁去?我们一起练好本领去参加好不好?

2、音乐《火车开了》做准备活动,让我们的全身都活动起来,踏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了……让幼儿动起来,重点活动脚腕手腕。

3、请幼儿自由练习踩高跷。

怎样才能走的.又快又稳呢?请幼儿自由练习尝试怎样走得稳,走得快。让幼儿及时总结走得稳走得快的诀窍。请个别走得稳的示范引导幼儿发现动作要领。

4、幼儿自由交流踩高跷的感受,进一步尝试。

(四)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想要站得稳必须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然后再尝试走动,在走动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如果身体失去平衡,赶紧从高跷上下来,如果摔倒,要及时用手撑住地面,避免磕伤面部和头部,想要走的快,必须双手拉直绳子,要想的胜利眼睛一直向前看。

(五)游戏“踩高跷”比赛,把幼儿分成两组,看哪组走得好,走得稳,总结经验,结束活动。

孩子们都练习得很好了,狮子王说了我们都通过他的考验了,一起带着我们的高跷去参加元宵晚会吧,出发了。

《踩高跷》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正确比较5个以上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排序。

2、在比较、操作中,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3、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二)中脚踩高跷的贴绒娃娃5个。

2、师幼共同制作高矮不同的雪糕娃娃棒。

3、幼儿用书第3页的"雪糕娃娃棒图卡"、第25页《比较高矮》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贴绒娃娃,猜测娃娃的高矮。

1、猜猜谁最高、谁最矮。

2、比一比,找出正确的比较方法。

3、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序。

二、操作练习,巩固对高矮、长短的感知。

1、雪糕娃娃排队。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2、插红旗(幼儿用书第25页)。

师:把最高的旗杆涂成红色,最矮的旗杆涂成绿色。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最高和最矮的旗杆呢?

3、救救小动物(幼儿用书第25页)。

师:小动物被困在屋顶上了,请你想个办法救救小动物吧!有什么好办法呢?

活动反思

大班在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常常会觉得有的错误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在本次中更让我感慨良多。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画面观察较差。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进行5个以上物体的排序。在活动中,我首先让给踩高跷的`贴绒排队。幼儿人人都能将娃娃按高矮排好队伍。接下来是让幼儿将手边长短不一的吸管按长短排序,幼儿也都能将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红旗的排序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红旗的旗杆长度有的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操作之前我已经引导他们要比较旗杆的节数,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都排错了,不是顺序搞错就是序号记错。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急促。

二、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自我认同感。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非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作业纸就现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有的小朋友交上来的作业让人看了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的答案都是反写的。明显全是照抄别人的。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不是吗?

《踩高跷》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 培养幼儿意志。

二、活动重点难点:幼儿在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户外草地、高跷

四、设计思路:

高跷是一项平衡要求很高的运动,幼儿也比较喜欢玩。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近期我们的是"我是中国人,去旅行"。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的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五、活动流程:

做准备活动--自由玩--集体活动--放松

1、做准备活动幼儿跟老师做热身操

2、幼儿自主玩让幼儿自主玩,探索高跷的玩法。

3、集体活动,我们去旅行介绍玩法,规则。幼儿踩着高跷去旅行。

4、放松、休息、擦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幼儿各方面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兴趣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方面都做得较好。如是让幼儿自由选择难易不同的走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7、大班民间体育游戏踩高跷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2、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本次活动所选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自制高跷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幼儿注意力集中,主动挑战自我。最后,让幼儿合作送小动物回家,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整个活动,有利于消除幼儿身体的疲劳,也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都比较适宜。

不足之处:课前练习不够充分想要把一个活动完美的呈现出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如果幼儿在活动前没有接触过高跷,没有真正地踩过,那本次教学活动又将如何开展呢?在活动开展前我和幼儿一起踩过高跷,让他们自由地练习过,能力强的幼儿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则需要老师帮忙。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幼儿自由练习是完全不够的,还可以渗透在晨间活动,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踩高跷比赛。因为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比赛为主,所以活动前的练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幼儿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游戏的比赛环节中体现地更加明显。教师这时候要利用情境来想办法设计适合所有幼儿的教学环节,就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必需沿着这条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挑战,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点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同一层次上的幼儿进行比赛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本次教学活动对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着课题式研究实施课例的原则,也是初次在公开课中体验体育游戏带给我的意义,更为了我在体育游戏的组织中得出更深刻的有效策略,同样希望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

《踩高跷》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这次摘果子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蹦、爬、钻、跳的动作。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原地纵跳触物,发展幼儿的向上跳跃能力。

2、训练幼儿双脚跳跃、爬、钻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蓝色小河(布)、垫子、拱形门、水果等,布置好场地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幼儿随音乐"大家来做广播操"走入游戏场地 。

2、做"啦啦操"热身。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交代游戏名称:《摘果子》。

师:小朋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你们想不想去摘呀?可是想去果园,可不容易,需要小朋友蹦过一条小河,爬过一片草地,钻过一个山洞,才能到达果园。要想摘果子,还得要小朋友双脚跳跃。一次呀只能摘到一个果子。这么艰难,小朋友有勇气摘吗?好我们小朋友都信心十足的,那老师就教你们摘果子的发法吧。

2、学习双脚跳跃动作:双脚并拢,双腿弯曲,双手上举,往上跳跃。(反复练习几次)

3、游戏"摘果子"

①教师讲解要领:我们必须双脚蹦过小河,爬过草地,钻过山洞,,然后再双脚跳跃摘到果子。(边讲边示范)

教师讲解规则:每位小朋友每次只能摘一个果子,过小河时不能迈过,要注意安全。摘到后放到箱中。

②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③比赛游戏"摘果子"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不怕困难都摘到了果子,都特别的开心,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2)幼儿随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一、课前练习不够充分

想要把一个活动完美的呈现出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如果幼儿在活动前没有接触过高跷,没有真正地踩过,那本次教学活动又将如何开展呢?在活动开展前我和幼儿一起踩过高跷,让他们自由地练习过,能力强的幼儿很快接受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则需要老师帮忙。教师在课余时间让幼儿自由练习是完全不够的,还可以渗透在晨间活动,或者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踩高跷比赛。因为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比赛为主,所以活动前的练习非常重要,也非常地必要。

二、情境贯穿更待深入

本次教学活动的是"利用情境贯穿游戏活动,引领幼儿体验体育游戏之快乐"虽然孩子在游戏中足够体验了一把快乐,而且活动氛围很浓郁,幼儿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再深刻地思考如何把情境更深入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去。

三、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游戏的比赛环节中体现地更加明显。教师这时候要利用情境来想办法设计适合所有幼儿的教学环节,就比如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让他们有自主的选择权,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必需沿着这条跑道踩完全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挑战,而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近点的目标。这样一来,在同一层次上的幼儿进行比赛才算得上是公平竞争。

四、要注意活动细节

教学中的活动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幼儿,每一个细节。活动中开小火车的环节,高跷是否先拿在手上,绳子事先要卷起来,以免甩到其他幼儿。在自由练习的部分,教师要注意规定幼儿练习的场地,不要让幼儿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在比赛中男、女的人数及混合等都要注意,因为比赛也要显示出公平的原理。

《踩高跷》教案篇7

设计意图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踩高跷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发展团结协作和竞争的意识。根据我园的健康课题和我班子课题“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与创新”,我们开展了“踩高跷”的体育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大胆运用高跷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发展创造力;

2.促进平衡、弹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感受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自制高跷(用“旺仔”牛奶瓶做),每人一副;

2.划出足够的场地,确保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

3.毛巾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准备活动。

带领幼儿用自制的高跷做“响筒操”热身,激发幼儿参与的活动兴趣,将幼儿带人快乐的运动状态。

2.探索活动。

(1)自由玩高跷。

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与几个小朋友一块玩,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创造出高跷的多种玩法,教师还可以请个别幼儿演示,并鼓励其他幼儿尝试这种玩法。

(2)踩高跷。

两只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并掌握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3)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踩着高跷走。把小高跷在地上一字直线或曲线摆开,让幼儿在上面按顺序直线走或曲线走,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4)小兔子跳。

将高跷摆成两条宽度不等的平行线,学小兔子跳,尝试用立定跳远、跨跳的方式跳过高跷。活动后让幼儿总结小兔子跳的各种形式,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的'跳跃方式,如前后跳、左右跳、单腿跳等,并让幼儿进行尝试。

此环节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并熟悉高跷的多种玩法,锻炼了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了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3.协作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1)将幼儿分为红、黄两队,每队中的两名幼儿为一个主体,两名幼儿分别从起点的“岸边”抱起“小动物”,两人双手举起“小动物”,跳过“小水沟”,越过平行的高跷“小河”,将“小动物”运到终点的“小动物家”,此游戏可培养幼儿的互助协作精神。

(2)两队中的两名幼儿同时出发,比速度。通过这个游戏,促进幼儿平衡、弹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培养其合作精神。

4.结束活动。

身体做放松运动,如听音乐做小鸟飞或小鱼游的动作。让幼儿整理各种材料、器械并带回。

放松活动,本是此次活动的结束。但是考虑到是室外活动,幼儿出汗多,应先让幼儿用小毛巾把汗擦干净,稍作休息,以防感冒。为了培养幼儿整理材料的好习惯,要让幼儿自己把材料、器械整理好,送回器械室。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所选内容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自制高跷激发了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幼儿注意力集中,主动挑战自我。最后,让幼儿合作送小动物回家,在成功的喜悦中结束整个活动,有利于消除幼儿身体的疲劳,也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都比较适宜。

《踩高跷》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比较大小教案7篇

中班音乐教案教案优秀7篇

春望教案优秀教案7篇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优秀7篇

大班安全教案防走失教案7篇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参考7篇

拼音教案学前班教案7篇

益智区教案教案精选7篇

大班舞蹈教案教案精选7篇

中班教案语言领域教案精选7篇

《踩高跷》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