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心得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有助于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纠正的能力,每个人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是要保持头脑清楚的,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半条棉被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半条棉被心得6篇

半条棉被心得篇1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90多载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了任务敢拼命、为了战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非凡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扬时代之帆,致力伟大实践。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劲扬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努力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半条棉被心得篇2

?一名组工小白的“成长经”】

2020已经过半,细细算来,我成为一名组工干部整整两年了,两年前的我还是一个对组织工作一窍不通的“组工小白”,两年的时光,700多个日夜,我体会到了组织工作的酸甜苦辣。今天,“两岁”的我,想谈谈一名组工小白的“成长经”。

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群众工作”。

2018年,刚上班的我,就经历了历年来标准最高、要求最严、难度最大的一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要确保换届圆满成功,必须要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为了更好地让村民了解换届政策,摸清“两委”班子现状、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等第一手资料,真正选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我们组织开展了入户走访。对于没有真正和群众打过交道的我来说,自然免不了碰壁。不理解、牢骚,甚至门都不让我进,我心里是满满的委屈。但同组的一位前辈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做人民的公仆,就要经得住各种委屈,学会做‘群众工作’,面对村民的抱怨,拿出我们的真诚,以心换心,村民自然会把我们当成自家人。”慢慢地,村民见到我就亲切地对我喊,“丫头,快来家里喝口水”,对我的眼神由最初的抵触变成了接受与认可,和我说话时能一直拉着我的手……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群众工作”。

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组工作风”。

2019年6月底,我来到区委组织部借调。刚来的第一天,领导让我围绕身边先进党员的事迹撰写一篇文章,作为“七一”献礼。当时,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交给了领导,自我感觉还不错,领导反馈回来后只是修改了一下题目。“难道自己的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直接一稿过了吗?”我沾沾自喜地去找领导,本以为会得到表扬,结果领导告诉我,完全写偏了。顿时,感觉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就这样,一篇1000字的稿子,我反复改了5遍,最后,我拿着修改了第6次的文章去找领导,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领导说,“知道为什么让你改这么多遍吗?写文章和干组织工作一样,都是细致打磨的过程,组工出品,必属精品,从组织部出来的东西,要让别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这就是组织部的工作作风。”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组工作风”。

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初心使命”。

2019年9月,全区自上而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一次,在去基层调研时,一位老书记说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他说:“什么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是怎么写的,不要忘记当初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宣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朴实的话语,既让人敬佩,又值得深思。9月27日,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党支部书记宣读支部大会接收我为预备党员的决议时,我又想起了那位老书记的话,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只是荣誉,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管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长征红军,还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不管是“为人民牺牲,死得其所”的革命烈士,还是“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变样”的廖俊波,“一切为了人民”,是一代代共产党员永恒不变的初心。“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看看自己脚下沾了多少村里的土,眼里能看见多少百姓的苦,心中能为百姓造多少福……”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初心使命”。

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共产党员”。

2020,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考验着所有人的智慧和勇气。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上下各族人民以最果敢的行动筑牢一道道防线,势必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了铭记这段难以忘却的战疫岁月,将战疫精神传承、延续,作为“战地记者”中的一员,我积极深入社区(村)防控一线,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身边的生动场景和感人故事,记录下这些平凡英雄的不平凡举动。这里,有已经80岁高龄却依然佩戴党徽在严寒冬雪中坚守的老党员,有顾不上家里还在哺乳期的孩子就背着吸奶器奔赴一线的“铁娘子”,有为了守护群众的安全而没有见到家人最后一面的社区(村)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原来,入党宣誓不是一场仪式,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誓言;党员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仰。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共产党员”。

两年的时光,短到在岁月的长河中稍纵即逝,但又长到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年,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我知道,和一个优秀的组工干部相比,我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会一直努力,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每一个两年。愿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半条棉被心得篇3

?汲取“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奋进力量】

近日,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军过境汝城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故事蕴含的深刻含义历久而弥新,以一个有形的实物为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形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领悟这“半条被子”背后承载着的初心、蕴藏着的使命,牢记中国共产党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红色历史,汲取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奋进力量,在大战大考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往无前!

回望过去的历史、回顾一切大战大考,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半条被子的温暖”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的红色基因及为民本色,如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攻号令生动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头、始终同人民奋斗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与民同苦,坚持民生为大,时刻以人民为中心

“半条被子”的故事讲述了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的战争年代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群众受苦的坚定信念,也生动阐释了严酷悲壮的革命征程中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当下我们刚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也正在经受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大考,风雨兼程,我们始终保持着与民同苦之初心,这在“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中得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句暖心的话背后正是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所在。大战大考中,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就是共产党人要时刻关注的重要事情,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洪、脱贫攻坚等等工作中着眼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把更多精力放到民生事业上,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紧紧围绕群众最需要、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民生事业,以初心换民心,切实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幸福!

为民而战,坚守初心如磐,牢记一切为了人民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使命,过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奋斗、敢于担当,在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深入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为民而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扶贫干部不惧困难、扎根一线,用忠诚和汗水书写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战疫大考中,共产党人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将党旗牢牢插在战疫最前线。来势汹汹的疫情、汛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共产党人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为民而战书写奉献担当,为人民群众构筑起坚固的安全防线。大战大考中,中国共产党人交出了一份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穷征程上,还需继续坚守初心如磐,把为民情怀写进共产党人的心底,为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贡献共产党人应有的力量!

“半条被子”是一堂生动的红色课程,“半条被子”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重温“半条被子的温暖”,汲取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奋进力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用“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半条棉被心得篇4

?用红色基因为初心“保鲜”“提质”“赋能”】

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守初心、担使命始终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需要不断汲取精神养分,方能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讲好红色故事,在思想淬炼中坚固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历史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信念永恒,才能继往开来。要讲好党从弱到强、从成长到壮大的光辉历程,讲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感人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讲红色故事增进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的自觉性,主动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找准学习目标、汲取精神动力,做到常学常新、铭记历史、锤炼党性,进一步擦亮初心本色、底色,让初心保鲜、使命永恒。

用好红色资源,在涤荡灵魂中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树有根,故其高百尺;连有魂,故其传不衰。”在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革命文物、战斗遗址和纪念场地。这些遍布全国,饱含沧桑的文物旧址,承载着光辉记忆,是初心的“红色课堂”。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染熏陶,走进廉政教育基地警醒警示,走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锤炼党性,把握教育时机,将红色基因注入党员干部血脉,强化情感认同。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感悟革命前辈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感受革命烈士一心为民的铁胆忠心和以身许党许国的崇高品质,不断丰富初心使命的丰富内涵,坚定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传承红色精神,在实践锻炼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党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等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薪火相传,指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新的历史征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面临坎坷曲折,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在新长征路上,要传承红色精神,升华红色精神,把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变成自觉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担当的勇气,找准座标,把握方向,提振精气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畅通两个循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决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半条棉被心得篇5

?主题教育要用好“红色基因库”】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成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要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缅怀革命先烈,深入细致了解红色革命精神,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河南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考察,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就要用好“红色基因库”,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红色教育,才能不断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

建强红色阵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军史馆、烈士陵园等,都是党的“红色基因库”,存放着无比可贵的红色财富。一代代革命烈士的红色事迹、一件件留有革命印记的红色文物、一个个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承载着无比厚重的红色精神。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每到一处都流传着一段段令人称赞的红色往事,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政治本色、斗争精神等。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不变的红色基因的深刻意义,新时期下,要进一步深化红色阵地的时代内涵,形成极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品牌,不断党员干部激发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发奋进之力,引领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讲好红色故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半床棉被”的经典故事,他指出:“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期必须继承的“传家宝”。红色故事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最生动的写照,在主题教育中,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传统教育,用红色故事上好党员干部的“初心课”,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

传承红色基因。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红色基因就是保持我党繁荣壮大、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员干部只有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做到常学常新、不断感悟,才能真正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化为自觉。开展好主题教育,更需要把红色基因当作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心传承、用行动落实,让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红色精神转化成推进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半条棉被心得篇6

?做传承“半条被子”精神的好党员】

“半条被子”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名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看完《习近平讲故事》的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感触颇深。新时代,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的我们,早已不缺这“半条被子”,但是这“半条被子”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所一直需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给老百姓的人。”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语,却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的时候真正地做到做得快、做得到、做得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快,不搞拖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就会导致为群众做事效率不高,拖拉现象严重。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加强我们党员的群众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与群众有感情,要去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精神,才能为群众办事快。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到,不打“空炮”。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的现象,当着群众的面答应为群众办事、可是事后却束之高阁,抛之脑后,伤了群众的心。这就是做不到,打“空炮”的表现。这样的“空炮”打得多了,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作不好开展。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真心实意地把答应群众的事情办到。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好,不敷衍了事。例如,“一汲清冷水,高风味有余”的党员干部黄大发同志,历时30余年,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6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王坝村长期缺水的问题。“绝壁”对于他来说就是困难,“生命渠”对于他来说就是给群众的一个承诺。面对这样的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敷衍,他做的就只是以身试险,克服困难,实现承诺,为群众把事情办好。

半条棉被心得6篇相关文章:

3~6岁指南心得参考6篇

榜样6观看心得体会模板6篇

6育儿教育心得体会6篇

学习6大意识心得体会6篇

榜样6心得体会优秀6篇

观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6篇

3—6岁指南心得6篇

《3-6岁儿童指南》心得体会6篇

央视《榜样6》心得体会6篇

3—6岁指南心得模板6篇

半条棉被心得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