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读后感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加珍视每一本书带来的独特体验,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好孩子》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孩子》读后感篇1
最近,我在看“知心姐姐”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这本书,虽然只看了一半,但却被深深的吸引了。
作者有一双爱的眼睛,五分钟之内就能发现一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的长处。她始终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身上有许多很棒的地方,只是有的不被别人发现。如果能被发现,他们的表现比谁都不差。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又能从不同的孩子成长的经历中反复比较,得出若干切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并且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三句话,这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方法。她又能理解年轻妈妈的心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他们点明孩子成长中的“秘密”。这本书实际上是根据她数十年来面向家长和孩子的报告、谈话、咨询的内容整理而成的。
如:《在访日的刺激》这篇文章中,她写出了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的不同,中国孩子素质方面的缺陷,日本孩子的彬彬有礼,以及她回来后对家长说的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都是中国的爸爸妈妈,虽然对于家庭来说,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好象孩子好不好,只能影响到一个家庭;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一代孩子啊!他们的素质好不好可要影响一个民族。为了世界的竞争,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而这一代人,就将在我们手中产生。”多么让人深思的话啊。
作为老师,我太了解现在孩子素质方面的缺陷,太了解孩子自私的言行了,太了解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责任了。孩子的不能重来,我们老师和家长有什么责任不去孩子在做人方面更出色呢?成绩不等于品质,当务之急的是未来一代的素质啊!回想起这本书中知心姐姐的一些话,我知道评价一个孩子不能单从他的学习成绩上看,面对学生,我们还要公正客观的看待他们。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行为,找到了自己工作的误区。卢勤老师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知心姐姐呀!
在书中,“知心姐姐”还对培养少年儿童早期思想、品德、情感及良好行为习惯,素质如何配合学校和社会在家庭中开展等问题做了较全面的阐述,概括出家庭面临的三大渴求、孩子成长的五个需求、家庭和谐呼唤三个善待、帮孩子开发六大财富,以“施爱八法”“沟通九招”等,可以说是作者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结晶,对少年儿童的现代人格养成,对于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重要的实际的指导意义。
请拿起《好父母好孩子》吧,相信她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好孩子》读后感篇2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我要做个好孩子。拿到书,我一看书名,就在想:我要做个好孩子,那怎么样的孩子才算个好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捧起书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金铃,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为了做一个让老师、爸爸和妈妈满意的“好孩子”,她很努力。但是尽管努力,她的学习成绩老是中等,还经常写错别字,只有遇到熟悉的作文题,才会超常发挥。数学成绩让人头疼,遇到计算题经常出错。看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和她很像,在语文考试中,我的错别字也不少,我一直努力不让错别字出现,但结果总还是出现,妈妈总说我下笔太快太粗心了,脑子还没想清楚,手就已经下去了,唉!这让我十分苦恼。真是“先下手为弱”啊!金铃,让我们一起努力,今后一定要认真加细心,争取考出好成绩。
金铃虽然成绩中等,但她十分善良,聪明,还富有爱心。有一次,金铃在回家的路上,得知一位老爷爷突然中风身亡,小孙女幸幸无人照料,金铃把这个无依无靠的幸幸带回了家,为了幸幸能留下来,金铃在一次考试中考了九十八分的好成绩,妈妈才破例把她留在家里。这个在家中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的金铃当起了幸幸的妈妈,帮她洗澡,帮她穿衣,帮她买衣服,为了让幸幸有一件称心的圣诞礼物,金铃费劲心思,为她买了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做圣诞礼物,真令人感动啊!看到这儿,我感动不已,我不禁想对金铃说:“金铃,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懂事、善良、有爱心,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还有一次,她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病了,金铃就买了花,去看望生病的老师,老师让金铃给同学们布置一篇作文,金铃答应了。第二天,金铃就把批改好的作文带到老师的屋子里,读给老师听,金铃知道病人不能生气,于是,她就专挑好的作文念给老师听,还在上面添油加醋,金铃善意的谎言换来了邢老师的开心,这让金铃的内心感到无比高兴。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好孩子并不是由无数个一百分组成的,不是只有学习好才是好孩子,成绩固然重要,但人品更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学习好,却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是不行的,应像金铃那样诚实、善良、宽容、有爱心,才算是好孩子。
《好孩子》读后感篇3
这个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金铃和她的爸爸、妈妈、同学、老师之间以及中考的故事。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好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从金铃身上知道了各种行为。比如:助人为乐、爱护动物、关心同学,这些金铃做到了。比如:《最后一个儿童节》里金铃关心同学、《我可以养蚕了》里金铃爱护动物、《获奖专业户》里为妈妈斗争、《老师病了》里关系老师。我觉得金铃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与她比起来,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不过,我有信心做的和她一样好。好事先从一点一滴开始做,比如:
1、洗完手及时关闭水龙头。
2、定期给楼下小树小草浇水。
3、同学有困难积极帮忙。
4、看到同学摔倒,帮忙扶起,只要我持之以恒,肯定能赶上金铃。
读完了这本书,更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充满爱心,懂得每时每刻都为他人着想。比如:
1、你高兴时别人正在伤心,你要去安慰她。
2、被人不小心弄坏了自己的东西,你要去理解他。这些金铃都做的非常好,我决定也要做的和她一样棒。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爱里面的主人公,是她让我知道好孩子是那么重要,最后,我祝金铃考个好成绩。
《好孩子》读后感篇4
“熹熹,快来吃饭!都叫你五遍了!”妈妈大喊。那时,我还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是哪本书令我如此陶醉呢?没错,就是它——《我要做好孩子》。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金铃的女孩,她活泼可爱,心地善良,可是成绩却马马虎虎,她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她决心要做一个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她做出了种种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最后,她成为了一位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金铃这样的决心让我想到了自己。在上个学期期中考后的.一节课上,大家都满怀期待想要知道自己的成绩,由于我平时成绩还算稳定,所以信心满满,并没有特别在意。但是当老师走进来,不经意地瞟了我一眼后,我的心一下子“呯呯呯”地跳了起来了,完了,我不会考差了吧!
果然,报到我名字时,老师顿时拉下脸来,重重地拍了一下讲台:“孙彦熹,你这次和第一名相差了十二分,要注意了!”面对同学们惊讶的眼神和幸灾乐祸的表情,我红着脸羞愧地走向讲台,那一刻,我暗自决定这样的事情绝不容许再发生!下一次的期末考试我必须要考好!
有了这个决心,我每天都努力复习,一点都不敢松懈。终于到了期末考试时,我认真地看着试卷,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仔细地检查每一道题目。不出所料,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我的预料中,也让我体会到“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对我影响太大了。我觉得是金铃让我学到了学习的窍门:用心、认真、努力地对待每一件事,就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和金铃一起做个好孩子吧!
《好孩子》读后感篇5
?我要做个好孩子》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
主人公金铃吃的很胖,所以脸、鼻子、嘴巴都是圆嘟嘟的……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一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文章讲述了金铃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的那一份纯真、纯洁,与家长和老师做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她的同学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深深的被里面的故事情节给吸引了,特别是里面的一段“天下掉下来的`小妹妹。”当我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就很疑惑,难道是她妈妈给金铃生了一个小妹妹?当我读完全文以后才明白,原来是金铃起了怜悯之心,把一位刚刚过去的老爷爷的孙女“幸幸”领回了家。自从幸幸走进金铃生活以后,金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学习成绩提了,而且在生活上也有了很多进步。有一次给幸幸洗澡,金铃平时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可就在给幸幸洗澡时她却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从这件事上我体会到了金铃的爱心。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眼前映出了我的生活,所以我非常喜欢金铃。我认为学习好不一定就是好孩子,像金铃这样机敏、善良、正直、天真、纯洁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大人们都认为学习好,考上大学,成了名人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可我不那么认为,我认为好孩子不需要学习好,只要像金铃这样的才是好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好孩子》读后感篇6
小时候,听妈妈读;大一点儿,用手指着读,现在,我仍然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本书——《我要做个好孩子》。我每次捧起这本书时,都有一种人逢知己的感觉。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金玲,展示了她的家庭与学校,她的生活与学习,她的喜与悲。她在学校是一个中等生,不怎么受到老师的关注。在家里,妈妈的话常常像刺猬一样刺在她不怎么可观的分数上。她的生活没有大气大伏,没有大故事,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却让我倍感亲切。
在这本书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篇《猫和老鼠,你喜欢哪个》。听了这么个问题,你一定觉得可笑,这还用问吗?而你的答案也一定与金玲的妈妈一样吧,当然是喜欢猫了!可金玲有她自己独特的看法,“因为我就是可怜的老鼠,学习好的表姐、班上的好学生胡梅、刘亚茹、张志伟等,他们就是讨人喜欢的猫。”金玲所说的悲愤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正如金玲所说的,大人们都喜欢成绩好的所谓的好孩子,他们如同得宠的猫,而金玲只是个中等生。她对猫和老鼠的联想,带着刻骨铭心的哀伤幽怨,对人是多么强烈的震撼!一个不被看重、不被称赞的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美,就像老鼠一样,常年生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里,是多么刺伤孩子的心灵呀!再过几个月我也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了,学习情况和金玲相似,在家里父母总是数落我,夸别人的孩子。我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可爸爸妈妈还是只是看到我不足的那面,我常常想:为什么别的孩子都那么优秀,唯独我那么差。打上学起,父母心中就只有分数,我的喜怒哀乐似乎被他们遗忘了,我多么渴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这本书中的金玲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金玲”,让我们去关心他们,让他们心中充满真正的快乐。
《好孩子》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优秀孩子事迹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