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的作文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作文时,适当的使用对比和类比可以使论点更加清晰,同学们,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下面是王科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传统民俗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统民俗的作文5篇

传统民俗的作文篇1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 ,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香包礼物。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传统民俗的作文篇2

乞巧

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露天放一夜,再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中午时,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雾形而巧妙者,认为是乞得巧。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

卜巧

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木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开始后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吃到木针的手巧,吃到红枣的早婚。

斗巧

女孩子们比赛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做巧芽汤,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做装饰品等等。 谁的手艺好,谁就得巧 。七夕前,预先备好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活动开始后,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即为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尤其广东,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自汉代开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听私语

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南瓜棚旁,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编鹊桥

用麦秸编织或用彩纸剪辑成一座鹊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置放案头或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即为得巧。

吃巧食

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作为七夕的应节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面点,各地风俗不一,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送健绳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扎像求福

依照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星河灿烂之际,若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气,闪耀着五色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赐福。

传统民俗的作文篇3

一弯新月升起了,淡淡的月光,繁星满天,忽明忽暗,夜风吹在脸上凉凉的。传来一股清香,那香,诱人,往东边一瞧,是柚子树传来的香味,那香,在空气中酝酿着,带些青草味,闻后使人头脑醒目……

每逢年三十,便是这香味最浓之时,而这,也是因为那民俗。

每每年三十晚,我们家总要用柚子叶水冲凉,而它,也是有讲究的。1、必用自家种的柚子叶八片;2、必须自己在外摆锅架铁烧水;3、烧火必用荔枝柴;4、荔枝柴必须自己上山拾回来。

想到这,忽然记起来,荔枝柴还没有上山拾,可现在已到傍晚,天色已晚,但凭爸爸的一句话:“这柴,必须去拾,就算再黑也不可以坏了民俗。”于是我就跟爸爸上山拾柴了。

刚入山,那黑漆漆的一片,让我提心吊胆,再加上山上还有许多虫子,爸爸让我在这等,可我担心爸爸,便随爸爸一起上山了,虽然我知道爸爸可以保护我,但心还是乱如麻,背冒一身冷汗。“吱咔”呀!“吓死”我了,不过还算有惊无险,是一个树枝。

很快,我们便走到了山里头,这里面的树叶密密麻麻的,连月光都射不进来,这时,我才感觉到了原来眼前还有一束光,那是手电筒发出来的,这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犹如照亮了整片树林,温暖着我的心。很快,我们便拾够了荔枝柴,便马上赶回了家。

而那一身冷汗,也随着火焰的燃烧而消失。

在家里,妈妈摘下八片柚子叶,而柚子叶:长为爱心形,一片叶子有两个爱心。而八片叶子,寓意为:大吉大利,心心相印。

由于晚上的荔枝柴有点湿,所以要用火热一下后,便可以使用了,那荔枝柴烧出的缕缕炊烟,缓升上空,而那炊烟,承载的是祖祖代代们的爱。

很快,柚子叶,已从青而泛黄,水也开了。月光,繁“星”,为祖先们寻找回家的路。

打了水,回到洗手间里,满是油子叶的清香,沐浴着,迎来新的一年,获得成长,不再为过去而烦恼,只为现在的幸福而骄傲。

一轮新月是一艘小船,承载着我们大大小小的爱,还有传承(无论什么困难,都不得已阻挠。)

淡淡的月光,在繁星的衬托下,更加耀眼,夜风是暖的,而这样的习俗,定会得到传承,永不遗失。

传统民俗的作文篇4

午夜,除了呼呼风声外,万籁俱寂。皎洁的月华从云罅里漏下来,洒在桌前。

睁着朦胧的睡眼,我懊悔于从睡梦中醒来,正欲又沉沉地睡去,忽然听到母亲的房门“吱呀呀――”地开了,脚步声响到厨房,灯光一下子从门缝滑到我房间里。听到擀面皮的声音,我才想起明天是冬至,母亲原本打算今晚8点包饺子的,拌好馅儿,一坐在床上休息,孕妇嗜睡,就睡着了。母亲定是怕早上包父亲来不及吃,才半夜起来劳作的。请想象,一个肚子七个月大的孕妇,在这样月华如霜的夜晚,尽管手指舞动如花,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元宝似的饺子乖巧地

排成一列列,母亲目光柔柔的,但依旧掩盖不住眼底的疲惫……

饺子在中国人的生活里真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除夕,初五,元宵,冬至等,都离不开饺子。一盘盘的饺子都是母亲包的,往往忙碌一个上午,不到半个小时就吃完了。

母亲的手短粗而粗糙,包出的饺子却比谁都精巧,鼓囊囊的。最神的是母亲擀的饺子皮,只见母亲右手拿擀面杖,左手拿着扁平的面团,擀面杖来回轧,手中的面团旋转着,像是转伞一样,还没看清,母亲手一抖,落在木板上便是很规则的圆形的饺子皮,而且都是边儿上薄,中间略厚,这样包饺子的时候不会一扯就漏洞了。不到一分钟吧,那切好的面团在经过母亲手后,像是扔飞镖那样,摞成一碟饺子皮了。我是怎么也学不会她擀皮的技艺,擀皮的速度和她包饺子的速度差不多,反倒擀得我手心通红,我想,母亲手心的茧子就是这样出来的吧。

小时候,母亲为了逗我开心,便拿其中一个面团捏成小鸡小狗或者小鱼的样子,母亲捏的技艺虽不精妙,但那时我也没什么审美,只觉的母亲大体捏得像,便惊叹不已人也有了精神,至于细节便用想象一一补足了。母亲在包饺子时,两手如翻飞的蝴蝶,将饺子馅塞得满满的,也把浓浓的爱塞进去了。

饺子煮熟了,不及母亲叫我,一闻到那香味,我的心便被拴在饭桌前了。饺子皮很薄,我一眼便能看出肉馅素陷来。我常满足地说:“妈妈包的饺子可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母亲也毫不谦虚,笑着说:“外面买的哪有这么皮包馅多。”

我渐渐长大,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独自在家时,母亲总不忘叮嘱我:“冰箱里有我包的饺子,饿了就煮着吃。”我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包的,但我吃的时候是能想象的到母亲的劳累的,想象的到那指尖的温度,柔柔的目光的。

吃过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见过的越多,可都是经不起时光考验的,是易失的。唯有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是怎么也吃不够的。我也渐渐明白,最初有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传统民俗的作文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

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 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传统民俗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推荐7篇

传统的节日春节作文推荐6篇

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作文8篇

创新与传统作文5篇

传统节日春节作文5篇

传统节日中秋作文5篇

传统节日文化作文模板5篇

中华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300字5篇

中国传统元宵节作文300字5篇

中华文化传统作文精选5篇

传统民俗的作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7415